首个心血管抗炎药秋水仙碱: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首个心血管抗炎药秋水仙碱: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主动脉硬化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增加。近年来,秋水仙碱作为抗炎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表明,低剂量秋水仙碱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这使得秋水仙碱成为首个获得FDA批准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抗炎药物。然而,专家们也提出了对其长期副作用的关注,特别是在感染和感染相关死亡风险方面的担忧。这项研究不仅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未来的抗炎药物开发指明了方向。
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
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最初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早在20世纪,秋水仙碱就被陆续证明可用于痛风、家族性地中海热和复发性心包炎的治疗。近年来,基于COLCOT和LoDoCo2研究中秋水仙碱对冠心病患者的潜在临床获益,美国FDA批准秋水仙碱用于降低成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然而,目前很少有研究直接阐明秋水仙碱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2024年8月21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程翔教授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Colchicine on Coronary Plaque Stabi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s Asses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he COLO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文章,证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冠心病标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秋水仙碱可显著增加斑块稳定性。
临床试验结果
COLOCT (Colchicine–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rial)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共纳入128例18~80岁的ACS患者,分别接受秋水仙碱(0.5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治疗前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秋水仙碱抗炎治疗可以改善ACS患者斑块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最小纤维帽厚度增加、平均脂质角度减少和巨噬细胞浸润减少。
血脂异常和炎症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目前,几乎所有冠心病患者都推荐使用他汀等降脂疗法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尽管中国、美国和欧洲冠心病指南均推荐秋水仙碱用于冠心病抗炎治疗(IIb类推荐),然而临床实践中抗炎治疗远不及降脂治疗普及。最近一项研究显示,残余炎症风险与未来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比残余胆固醇风险更密切。本研究亚组分析提示,基线LDL-C≤1.8 mmol/L的患者应用秋水仙碱的斑块稳定性改善更显著,这表明靶向残余炎症风险可能对LDL-C控制良好的冠心病患者获益更明显。
在作用机制分析中,秋水仙碱不仅可以降低含pyrin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3 (NLRP3)炎症小体通路IL-1RA/IL-18/IL-6/hsCRP的表达,还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天青杀素1 (AZU1)。
在安全性分析中,安慰剂组与秋水仙碱组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3%和9.4%(其中,腹泻发生率分别为1.6%和4.7%,恶心的发生率均为1.6%,腹胀的发生率均为3.1%)、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3%和12.5%,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发现在目前冠心病标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秋水仙碱可通过抑制血管炎症显著提高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从而为阐明秋水仙碱的心血管临床获益提供影像学证据。
在冠心病治疗领域,超越单纯降脂的抗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相信积极降脂和抗炎的联合疗法将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安全性与副作用
秋水仙碱的用药剂量需谨慎。其疗效确切,75%患者用药 12~18 小时后起效,90%患者用药 24~48 小时疼痛消失,疗效持续 48~72 小时。但秋水仙碱只起抗炎镇痛作用,其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
秋水仙碱片对于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有较好效果,对于普通炎症、疼痛及慢性痛风的效果不佳,因此,应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
以下人群禁用秋水仙碱:对秋水仙碱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骨髓增生低下、肾和肝功能不全者。
秋水仙碱存在肝肠循环,秋水仙碱和代谢产物可进入胃肠道。因此,秋水仙碱常出现胃肠道反应,并且与使用剂量相关,早期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其他不良反应也与剂量大小有明显相关性,包括:脱发、皮疹、发热及肝损害等;肌肉、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细胞下降,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时可危及生命;休克;致畸。
秋水仙碱与 CYP3A4 抑制剂或 P-gp 抑制剂合并使用时,会增加人体内秋水仙碱的血药浓度,从而导致毒性增加。秋水仙碱与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或贝特类药物合并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肌无力、肌痛、横纹肌溶解等肌肉损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在秋水仙碱与上述药物进行联合服用时应谨慎。
秋水仙碱对代谢较快、有丝分裂能力较强的细胞组织如胃肠道黏膜、骨髓的影响较大。骨髓造血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炎、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用。
秋水仙碱可抑制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而且可透过胎盘、分泌至乳汁,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禁用。育龄期妇女或其配偶在开始治疗前 3 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 3 个月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程翔教授团队的研究提示秋水仙碱作为一种抗炎药物能稳定ACS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有效地评估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影响,为未来的心血管疾病治疗策略评估提供了新视角。
在冠心病治疗领域,超越单纯降脂的抗炎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相信积极降脂和抗炎的联合疗法将成为冠心病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
结论
秋水仙碱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在改善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然而,其应用仍需谨慎,特别是在关注长期副作用和合理用药方面。未来,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秋水仙碱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