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山西栲栳栳与张北拿糕:北方莜面美食的千年传承

创作时间:
2025-01-21 20:31: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山西栲栳栳与张北拿糕:北方莜面美食的千年传承

山西的莜面栲栳栳和张北的莜面拿糕,都是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山西的莜面栲栳栳以其“三生三熟”的独特工艺闻名,而张北的莜面拿糕则以其软溜筋道的口感受到喜爱。这两款美食各有千秋,究竟哪一款更能代表北方的正宗莜面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01

历史渊源

莜面栲栳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的隋末唐初。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寺时,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李渊问:“手端何物?”老方丈答:“栲栳栳”。栲是植物的泛称,栲栳指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盛物器具。后来李渊当了皇帝,便派老方丈到五台山当住持。老方丈带领众僧赴任,路过静乐县,看莜麦初收,便把莜面栲栳栳制法传给当地。再后来这种民间面食传遍了晋、陕、蒙、冀、鲁等地,成为北方山区人民的家常美食。

张北莜面拿糕,又叫锅底撒花,是张家口坝上地区的一道传统美食,主要由莜面做成。莜面被称为坝上三宝之一,是由莜麦磨成的面粉,是坝上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的做法简单,但也藏了许多学问在里面。

02

制作工艺

莜面栲栳栳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关键在于“三熟”:

  1. 一熟:选用生长成熟的莜麦,呈淡黄色。
  2. 二熟:收割完毕后,将莜麦晒干晒透,碾压出颗粒,再晾晒淘净,上大炒锅反复翻炒至金黄色香味溢出。
  3. 三熟:炒过的莜麦拉到磨坊磨成面粉,面粉和水和面后,上笼屉蒸熟。

张北莜面拿糕的制作则更注重技巧:

  1. 大火烧开水,翻滚的水花变小时,左手拿着搅面棒,右手从锅台上的莜面盆里抓莜面,往锅里撒面,接着用面棒顺着一个方向在锅里搅面,两手配合默契、动作协调,莜面越搅越劲道,成团状后,在面团上浇上水,盖上锅盖焖2-3分钟。
  2. 然后揭开锅盖,用面棒继续在锅里搅,直到把浇在面团上的水全部掺到面团里,接着用铁铲划面,铁锅里便出现了一块软溜筋道、滑顺可口的莜面拿糕。
03

口感特点

莜面栲栳栳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口感筋道有韧性,形似“蜂窝”,所以当地老百姓也称其为“莜面窝窝”。其制法关键有三:一是沸水和面,二是快速搭卷,三是掌握火候。做好后,挨个站立并排在笼内酷似蜂窝。然后像蒸馒头一样蒸熟,熟时即香味扑鼻,吃时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汤调和,使人闻之垂涎,胃口顿开,食之香醇异常,回味无穷。

张北莜面拿糕则以其软溜筋道、滑顺可口的口感著称。食用时可搭配不同特色的蘸汤,如水萝卜、黄瓜、蒜末、葱末、盐、味精、香油、醋和生抽等。软软溜溜的拿糕蘸着凉汤,夹一口放到嘴里,妙不可言。

04

文化意义

在山西北部高寒地区,莜面栲栳栳不仅是家常美食,还具有犒劳亲朋贵宾之意。每逢老人寿诞、小孩满月或逢节待客,多以此进餐。山区有些人家婚配嫁娶时,新郎新娘也要吃,意谓夫妻白头到老。年终岁末时更要吃,以祈全家和睦、人运亨通。

张北莜面拿糕则更多地体现了坝上地区的饮食特色,是当地人的传统主食。它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坝上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05

地域分布

莜面栲栳栳主要流行于山西高寒地区,尤其是忻州地区。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张北县、尚义县、沽源县、康保县、崇礼县,承德市的丰宁、围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卓资县、丰镇市及察哈尔右翼中旗、锡林郭勒盟南部,山西大同市的左云县、阳高县等地也较为常见。

张北莜面拿糕则主要分布在张家口坝上地区,是该地区的传统美食。

06

对比分析

莜面栲栳栳和张北莜面拿糕,虽然都以莜面为主料,但它们在制作工艺、口感特点和文化意义上都有所不同。莜面栲栳栳注重“三熟”工艺,口感筋道,象征着山西高寒地区的饮食文化;而张北莜面拿糕则讲究搅面技巧,口感软溜,体现了坝上地区的饮食特色。

从历史渊源来看,莜面栲栳栳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从地域分布来看,莜面栲栳栳的流行范围更广。但从正宗性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北方莜面文化的杰出代表,各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所以,与其争论谁更正宗,不如说它们都是北方莜面文化的瑰宝,共同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