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天后宫:千年古刹见证海上丝路辉煌
泉州天后宫:千年古刹见证海上丝路辉煌
2024年元宵节期间,泉州天后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乞龟”民俗活动。一只重达5.88万斤的“米龟”巍然矗立,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和祈福。这一壮观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泉州天后宫作为妈祖文化重要载体的地位,也体现了泉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泉州天后宫,这座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的古建筑,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妈祖庙。历经多次改名,从最初的“顺济宫”到后来的“天妃宫”,最终定名为“天后宫”。这座千年古刹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辉煌历史,承载着无数航海者对平安归航的祈愿。
天后宫的建筑布局严谨,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展开。山门、戏台、正殿、寝殿等建筑保存完好,其中不乏宋代构件和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这些精美的建筑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凝结着泉州人民对妈祖的虔诚信仰。
泉州古城,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曾是宋元时期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天后宫作为古城的重要文化遗产,不仅是泉州海洋文化的象征,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众都会聚集于此,共同祈福,感受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天后宫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台湾同胞前来进香朝拜,泉州天后宫已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2024年5月11日,泉州天后宫举办妈祖会祈福典礼,来自境内外的800多名妈祖宫庙代表及信众齐聚一堂,共同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
如今,泉州天后宫不仅是泉州古城的一张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泉州从古至今的繁荣发展,承载着泉州人民对海洋的敬畏和对平安的祈愿。随着泉州古城的不断发展,泉州天后宫必将继续发挥其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作用,为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