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生李思贤揭秘:空腹血糖正常也能患糖尿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03: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生李思贤揭秘:空腹血糖正常也能患糖尿病?

“空腹血糖正常就一定没有糖尿病吗?”家医科医生李思贤通过一则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即使空腹血糖值正常,也可能患有糖尿病。

01

案例:看似健康的糖尿病患者

李思贤医生接诊了一位63岁的女性患者,她平时饮食健康、经常运动,自认为身体状况良好。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她的空腹血糖值为5.2毫摩尔/升,处于正常范围内(3.9到5.6毫摩尔/升)。然而,当医生建议她进行进一步检查时,结果却令人意外:糖化白蛋白(GA)检测结果显示,她已达到糖尿病水平。

02

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是葡萄糖与人体血液中的血浆白蛋白发生糖化反应的产物,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比,糖化白蛋白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更精确地反映血糖水平。

03

糖化白蛋白 vs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都是监测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但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半衰期不同: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7-19天,因此糖化白蛋白能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的半衰期为90-120天,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 敏感性不同:糖化白蛋白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更敏感,能更准确地评估糖尿病近期的治疗效果。
  • 适用人群不同:对于贫血、慢性肾病、血液透析、妊娠等受红细胞周期变化影响的特殊人群,糖化白蛋白测定结果更可靠。
04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最新诊断标准,糖尿病可通过以下三项指标之一进行判断:

  1. 具有糖尿病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且任意时间血糖水平≥11.1mmol/L
  2.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此外,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包括:

  • 空腹血糖受损:空腹静脉血糖6.1~<7.0mmol/L
  • 糖耐量受损:OGTT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05

专家建议:定期监测,关注敏感指标

李思贤医生建议,除了定期监测血糖外,还应关注糖化白蛋白等更为敏感的指标。即使看似健康,也要警惕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如糖耐量异常者、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者,以及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人群,定期检测糖化白蛋白尤为重要。

06

案例分析:糖化白蛋白揭示真相

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一例病例中,一位55岁女性患者因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就医,发现血糖升高2年,空腹血糖高但HbA1c几乎正常(6.7%)。通过补充糖化白蛋白检测,结果为24.3%,显著高于参考区间上限(16%),提示患者近3周的血糖控制水平较差。最终确诊为2型糖尿病加重、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和急性胆囊炎。

07

预防与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是关键

李思贤医生强调,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全谷物的比例。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糖、糖化白蛋白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
  • 遵医嘱用药: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诊。

糖尿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事业。糖化白蛋白(GA)作为不容忽视的血糖监测指标和“控糖”好帮手,能够有效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为疾病控制、方案调整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体现出了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