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创新“大麦-大豆”复种模式,实现一年两熟增产增收
黑龙江创新“大麦-大豆”复种模式,实现一年两熟增产增收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近日成功推出一种创新的“大麦-大豆”复种模式,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在一年内种植两次作物,不仅显著提高了农田的经济效益,还有效解决了冬季饲料短缺的问题。
技术创新:实现一季两作
这种复种模式的核心在于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麦和大豆的种植时间。具体来说,农民首先在春季种植早熟、耐盐碱的大麦品种“龙饲麦6号”。当大麦进入乳熟后期时进行割晒收获,随后立即播种大豆。这种时间上的精准衔接,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光温条件,实现了“一季两作”的目标。
经济效益:产量与收入双提升
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的田间测产数据显示,采用这种复种模式后,大豆产量达到267.36斤/亩,与当地春播大豆产量相当,且超过了去年全国平均大豆单产水平。而前茬种植的饲草大麦平均亩产更是高达2.1吨。这种模式下,农民不仅能够获得两季作物的收入,还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社会影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安达市是畜牧业发达地区,牲畜存栏量较大,但漫长的枯草期曾造成青绿饲草严重匮乏。这种复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为畜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有效缓解了冬季饲料短缺的问题。同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这种模式还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展望:科技助力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申甲表示:“耕作模式的创新是助力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的金钥匙。”下一步,省农科院将继续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严格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大麦-大豆”复种模式为依托,加快实现扩面、增粮、稳产总目标,进一步落实龙江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力量。
这种创新的复种模式不仅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产能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推广,相信这种模式将在更广泛的地区得到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