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回应《我是刑警》角色争议:900场戏的挑战与突破
于和伟回应《我是刑警》角色争议:900场戏的挑战与突破
近日,随着电视剧《我是刑警》的热播,主演于和伟再次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华策克顿集团等联合出品的刑侦剧,以纪实性叙事方式还原了一线刑警的真实办案过程,展现了中国刑侦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刑警的精神风貌。然而,于和伟在剧中扮演跨越30多年角色的设定,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争议的源头在于,53岁的于和伟在剧中饰演了一个从警校毕业到成长为刑侦专家的刑警秦川。这一角色设定跨越了30多年的时间,从年轻刑警到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年龄跨度之大,让不少观众感到难以接受。有网友直言:“53岁的于和伟演大学生,这不仅是对演员的考验,更是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挑战。”
面对质疑,于和伟亲自在社交媒体上作出回应。他澄清道,秦川并非刚毕业的大学生,而是在派出所工作了四年后,决定再去读大学并完成学业,最终成为刑警。这一角色设定的澄清,让部分观众对角色有了新的理解。
导演惠楷栋在接受采访时,也详细解释了选择于和伟的原因。他表示,这个角色需要完成近900场戏,戏份量之大,堪比一部电视剧男女一号戏量的总和。而且角色从年轻演到年老,需要演员具备极强的角色掌控力和表演深度。惠楷栋坦言:“这就是一场‘赌’,但我相信于和伟老师能够胜任。”
于和伟的表演确实没有让观众失望。尽管年龄差距带来的外貌差异显而易见,但于和伟用细腻的演技,将秦川从年轻时的热血冲动到成熟稳重的转变演绎得淋漓尽致。有观众评价道:“于和伟的演技足以弥补年龄的差距,让我们在剧情的推进中逐渐忽略了外貌的‘违和感’。”
《我是刑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意义。该剧以35年间发生的15件真实重案为素材,展现了中国刑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坚守与奋斗。于和伟饰演的秦川,从一个充满理想的基层民警,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他的故事正是中国刑侦事业发展历程的缩影。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们开始更加关注剧情本身和角色的成长,而非演员的年龄。这也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演艺圈,年龄是否应该成为评判演员好坏的标准?于和伟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演员,可以用演技跨越年龄的鸿沟,为观众带来经典的角色。
《我是刑警》的热播,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演员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无论争议如何,于和伟和《我是刑警》都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随着剧情的推进,相信观众们会更加关注秦川的成长故事,感受中国刑警的艰辛与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