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武汉小学禁止网络用语,专家建议多方联动规范青少年语言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8:2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武汉小学禁止网络用语,专家建议多方联动规范青少年语言

近日,武汉市多所小学实施“网络用语禁用令”,禁止学生在作文中使用如“栓Q”“芭比Q了”等网络流行词。此举引发热议,反映出网络用语对青少年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的深远影响。

“你真是饿了,什么都能吃得下。”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却让天津市民王女士大为震惊。原来,这是儿子从网络上学会的一句流行语,实际上带有侮辱性。无独有偶,在上海,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发现,孩子在作文中频繁使用“绝了”“炸裂”等网络热词,甚至在形容惊喜和气愤时都用同一个词。这些现象不禁让人担忧:网络用语正在悄然改变着青少年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

网络用语的泛滥,不仅体现在日常口语中,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开始渗透到书面语言中。广州某公立小学的语文老师刘晓丽发现,有学生在练笔或作文中使用网络黑话,她通常会直接圈画出来或打“叉”。她说:“网络语言如果使用恰当,是可以作为加分项的。但目前接触到使用网络语言的作文,没有特别好的,大都是成绩不太理想、沉迷游戏的学生写出来的。”

专家指出,网络用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且深远的。一方面,它们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表达手段,有助于增强群体认同感;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用语可能导致语言不规范,削弱沟通能力,甚至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黄楚新指出,当网络语言包含低俗、暴力、歧视等不良内容,并且被不分场合、无节制地使用时,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社会风气会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一挑战,教育专家和学校纷纷采取行动。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妍建议,一方面要通过技术等手段过滤低质的网络用语;另一方面,要注重给孩子们输入优质的语言,从而培养其自身对庸俗语言的抵抗力。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律师则强调,需要给青少年必要的表达自由,同时也要建立防御和过滤机制,避免不良网络语言的侵害。

家庭教育同样至关重要。专家建议,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理解并使用网络用语,同时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通过多阅读经典文本、多锻炼口头表达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规范的语言习惯。此外,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已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如何在尊重学生语言习惯的同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用语,成为了当下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这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防御和过滤机制、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专项行动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少年在数字化时代建立健康的语言环境,促进其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