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民族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学术研究深入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48:0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民族文学:创作成果丰硕,学术研究深入

2024年,中国民族文学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少数民族作家们围绕各民族社会历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题材进行创作,展现出新时代民族文学的崭新面貌。本文将从自然与历史书写、乡村振兴题材、丛书出版、文学奖项和学术活动等方面,全面梳理2024年民族文学的成就和发展。

关于自然与历史的丰富书写

在本年度的民族文学创作中,少数民族作家在生态文学书写方面着力甚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中,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对于自然的看法,且文化多样性较为突出。

藏族作家阿来的散文集《去有风的旷野》以游记形式,展现中国西北高地多姿多彩的山川河流、万物生灵和深厚独特的人文景观。作家以灵动细致的笔触,深情记录下自由顽强地生活在高原上的无处不在的动植物,以及当地独特的地质地貌,这些散文以跨学科的视野,展示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

蒙古族作家索南才让的《野色》,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以草原上的牧民和牧民放牧的一头牛等视角交错叙事,书写了充满灵性的草原生物的日常生活与生命体验。蒙古族作家格日勒其木格·黑鹤的作品《夜鹰》延续了其儿童文学、生态书写的创作路径,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在历史题材书写方面,彝族诗人吉狄马加在《童年的回音》等诗作中,以童年和回忆的向度书写了纪念粟裕的诗歌,强调其“为正义付出过生命和血的代价”。藏族作家达真的《家园》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了桑戈草原上两代人的生活变迁,作家从对平凡的人和事的叙述中,寻找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展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多样叙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融合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和挑战。作家们立足于农村变迁在时代发展大背景下的现实问题,叙述农民在思想观念和心理上的转变以及农村在现代化推动下的新变。

满族作家关仁山的中篇小说《常山战鼓》设置了男主人公学习打鼓、参与乡村建设,并凭借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登上央视春晚的故事,其笔下的乡土故事围绕作为文化遗产的战鼓的传承与振兴展开。

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不同民族和地域之间频繁交往互动,这恰恰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为增强。关于这一点,也在乡村振兴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集中表现在对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书写中。回族作家马金莲的长篇新作《亲爱的人们》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通过讲述马一山、祖祖、舍娃等一家五口的人生命运故事,表现乡村生活经验,真实描绘西海固人民脱贫的生活场景。

丛书出版中的民族气象

中国作协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旨在发现培养各民族优秀青年作家,推出民族文学精品力作,持续推动各民族文学事业繁荣发展。2024年度项目共入选了10部作品。畲族作家洛施以自身在老竹畲族镇的成长经历和“畲文化”为灵感,创作出长篇小说《畲山》;水族作家王刚的《为你种一棵树》包括7个中篇小说,立足贵州本土,取材自贵州各民族的地域文化,围绕耍猴人、傩戏、民族地区修路、民族文化坚守等主题展开书写。

本年度涉及民族文学出版的另一大型项目是2024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项目设置了“奋进新征程、书写新史诗主题专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专项”“新时代文学研究主题专项”“写作和出版计划”等分类,入选的少数民族作家有维吾尔族作家阿拉提·阿斯木、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等,从中可以看出少数民族作家的实力和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积极推动民族文学繁荣发展


2024年11月16日,“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广西南宁举行

在文学奖项方面,2024年最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颁发。和以往一样,本届“骏马奖”的评选奖掖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品,大大推动和激励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生产创作。获奖者既有早已活跃在汉语文坛的知名少数民族作家,也有近年来在民族文学创作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和译者。

新时代的民族文学一直处在不断的创新之中,出现了更多新题材、新思路,因此,在当下研究中也要关注新的议题,研究者和文学现场的互动不可忽视。本年度最为集中探讨民族文学创作的学术活动,当属在贵阳举行的“新时代民族文学研讨会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背景下,参会的100余位学者将民族文学研究的主线聚焦在理论研究、话语研究、路径研究等层面。年会彰显了当下中国民族文学研究的多重面向,包括民族文学史料及文本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文学创作研究、口头诗学研究、交叉学科与民族文学研究等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学术活动还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内蒙古大学主办的“民族文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各民族文学交往交流交融的多维度探究”“多媒介、数字人文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等议题,深度探讨民族文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独特作用与多重价值,探究民族文学发展的新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文学层面的实践路径。

本文原文来自《文艺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