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一味常用中药的多重功效与使用禁忌
大黄:一味常用中药的多重功效与使用禁忌
大黄,又名“黄柏”,为萝科植物大黄的根茎或干燥根部,具有宽松的土壤适应性,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大黄经过干燥处理后,可以作为中药使用。在中医理论中,大黄被归类为清热泻火、通便药物。
性味归经
大黄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与应用
清热泻火:大黄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降低体内的炎症反应,具有消炎作用。在传统中医中,大黄常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口腔溃疡、痈疽等。
通便泻火:大黄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对于便秘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它还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毒素,减轻火热症状。因此,大黄常被用于治疗便秘和痔疮等相关问题。
消肿止痛:大黄具有散瘀消肿的作用,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症状。在中医中,通常将大黄用于治疗淤血病症,如外伤、跌打等。
抗菌消炎:大黄中的大黄素和芦丁等物质,具有抑制病菌生长和增殖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因此,大黄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
大黄酸(Rhein)是一种蒽醌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蓼科大黄属植物中,研究发现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及调节肾功能等作用,尤其在抗炎方面的活性已经得到应用。大黄酸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与抗生素联用有增效或部分增效作用,并且能够抑制生物被膜形成,但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浅。目前,大黄酸已经成为配制保健品的最佳原料,可用于降脂减肥、通便排毒,清洁内环境,预防胃癌,延缓衰老。
使用禁忌
体质虚弱者:大黄是一味苦寒性中药,它的副作用在于大黄味苦寒,容易伤到胃气,对人体的肠胃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胃寒、胃虚、胃痛等脾胃虚弱者不要使用大黄。
孕妇:大黄性寒凉,具有活血化瘀的、行淤通经的功效。对于淤血阻滞导致的闭经,产后淤阻或者是跌打损伤有着良好的活血通经的疗效。但是怀孕期间的孕妇倘若使用这类药物则可能会引起流产现象。
月经哺乳期:月经和哺乳期如果使用活血药物,则会引发大出血。
长期服用:大黄性寒味苦,如果长时间服用则有可能导致肠胃健康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身体出现恶心想吐、腹胀腹痛以及头晕脑胀以及拉肚子的情况。
大剂量服用:适量服用大黄具有通便效果,但如果大剂量服用会导致身体出现继发性便秘。
因此,用药前,建议由专科医生根据舌苔、脉象、症候,辨证分析后,开具正规的处方和剂量再服用。服药期间清淡饮食、禁忌饮酒及辛辣食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