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桑梓情 父子接力助振兴
致富不忘桑梓情 父子接力助振兴
从17岁独自闯荡深圳,到创立资产规模超百亿的华堂集团,黄俊堂用"敢拼敢闯"的精神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事业有成后,他不忘反哺家乡,引导儿子黄文洲接力助振兴,成为新时代企业家的典范。
黄俊堂。
受访者供图
黄文洲参加敬老爱老捐赠活动。受访者供图
*他,怀揣梦想,走出农村,靠着“敢拼敢闯”的奋斗精神孤身一人来到深圳,完成从打工者到如今资产规模超百亿集团“掌舵者”的华丽转身。
1975年,黄俊堂出生于陆丰市河东镇高田村。17岁那年他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坐大巴车来到深圳。“从农村出生,还没成年就独自闯荡深圳,敢迈出这一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那时候他什么都做,CD、衣服他都卖过,从摆摊开始,到后面自己租铺位……”在黄俊堂的儿子黄文洲看来,父亲是一位勤劳踏实的创业者,教会了他厚积薄发的道理。“没有谁是一步就能迈上天的,都是靠慢慢积累、慢慢沉淀。”
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遍地是黄金”,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无数外地人涌入。黄俊堂凭借聪颖的天资和不服输的毅力,很快便攒下了第一桶金,于2000年转战东莞创立了东莞市华堂实业投资公司。该公司主要投资实体经济,包括农贸市场、服装市场、物流市场等。
2008年,黄俊堂在原公司基础之上成立华堂集团,同年开始在东莞大规模投资房地产、“三旧改造”等项目。励精图治十六载,如今的华堂集团已成为一家业内知名的综合性地产投资开发企业集团,资产规模超100亿元,拥有近800名员工,土地储备量超2000亩,在营运及开发项目超过20个,主要业务内容涵盖实业投资、地产开发、城市更新、物业租赁等。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在外闯出一片天地的黄俊堂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发展。一走进华堂集团的办公楼,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汕尾气息。海陆丰戏曲脸谱、麒麟摆件、汕尾旅游景点介绍展板……柜子里、桌面上、墙面上随处可见来自汕尾的各种物件和资料。
2021年,黄俊堂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凝聚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成立陆丰市华堂城市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打造粤港湾·华堂里花园项目。该项目选址陆丰东海街道上海路以北地块,与上海外滩遥相眺望,周边配套齐全成熟,产品涵盖高层洋房、商铺、美墅,占地7.77万平米,总建筑面积30.5万平米,已累计创造各项税收超过25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超300人,引入大学本科以上人才超25人。
“陆丰是一座漂亮的海滨城市,具备巨大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在陆丰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陆丰房地产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们本着建设家乡的初心,打造华堂里花园项目作为回馈陆丰人民的高品质情怀之作,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建筑品质与物业服务,本着对这块土地和未来业主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前瞻性的眼光,高标准、严要求倾力打造陆丰人居典范。”谈及回乡投资的初衷,黄俊堂满怀深情地说。
“一开始身边人都是反对的,觉得家乡再怎么发展都比不上珠三角城市,从投资角度来看,资产偏重、回报周期较长,但父亲力排众议说‘困难肯定有,但我们可以设法克服。家乡养育了我,我也要回报家乡。’”黄文洲回忆道。
在投资房产项目的同时,黄俊堂还充分依托华堂集团的特色优势和产业基础,将其在珠三角城市的产业项目引入汕尾,助推汕尾产业转型升级,被荣聘为“汕尾市招商大使”,为家乡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作为东莞市汕尾商会首任会长,黄俊堂表示将发挥全体会员的共同智慧,全心全意为在莞汕尾乡贤服务,让每一个在莞乡贤都能在商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不断开创商会工作的新局面,搭建莞汕两地招商引资、经贸合作的桥梁。
薪火相传
累计捐款上千万元
归则反哺桑梓,达则兼济天下。
多年来,黄俊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通过商会平台回馈社会。今年2月,黄俊堂带队返汕开展新春慰问及“会镇对接”助力“百千万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活动,筹集20万元,走家串户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并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和鼓励,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他们心里。4月,黄俊堂带队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捐赠了两棵秋枫树、两棵红木树和一棵凤凰木,以实际行动投身绿美汕尾生态建设,为汕尾大地再添新绿。5月,黄俊堂带队在汕尾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助学圆梦·大爱无疆”捐赠仪式,代表东莞市汕尾商会捐赠10万元,以每人2000元的标准资助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捐赠助学、兴学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企业家支持教育事业就是支持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呼吁广大政协委员、各商会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多热心企业家加入到扶贫助学行列中来,尽己所能,用爱心向有困难的家庭和学子伸出援助之手,为青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捐赠仪式上,黄俊堂表示希望同学们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努力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
黄文洲也继承了父亲的公益精神。2021年以来,他聚焦乡村振兴、帮扶、助学助教、敬老爱老等公益领域,累计捐款超1000万元。“我父母生活很朴素,从不买什么奢侈品,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我也希望每一分钱都能真正用到实处,帮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我觉得赚再多钱顶多只算是成功的商人,无私奉献才称得上企业家。”
与父亲直接捐钱捐物、默默无闻做公益的方式不同,黄文洲更偏向“花小钱办大事”,通过策划组织义务献血、植树造林、关爱特殊儿童等公益性活动,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推广,进而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带动更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参与进来,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效果。
在汕尾市城区红海湾大道两侧,只见公路沿线景观焕然一新,朱瑾球、三角梅等开花植物分布在道路两侧,不时还可见错落有致的红车木、翠芦莉争奇斗艳,与来往车流相互映衬。丰富的植被与艳丽色彩搭配,不但能有效消除驾乘人员的视觉单调感,也为群众的出行增添了色彩。
这条一年四季常新常绿的“绿美公路”正是黄文洲捐资超800万元打造的绿化提升项目。“我希望引领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中来,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美丽、宜居的汕尾。”黄文洲说。
除此之外,黄文洲还带领东莞汕尾商会捐种了通往河东镇清修寺道路两侧的400棵紫花风铃木,价值达50万元,并以公司名义向金厢镇捐赠了数万元用于乡镇绿化。
建言献策
更好传承“汕商精神”
青年企业家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企业家,作为广东省政协委员、汕尾市政协常委,黄俊堂积极建言资政,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让年轻一代企业家成为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的提案》,希望动员年轻一代企业家发挥创新力、创造力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服务,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提升活力。
黄俊堂认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年轻企业家纷纷成长起来,进入各大民营企业参与经营管理,并卓有成效。他建议,积极引导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参与社会事务,以此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拥有反映愿望的渠道、参与社会事务的舞台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载体,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希望更多的年轻一代企业家能够看到返乡投资的巨大收益,将自己的事业与家乡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经济层面获利的同时还能获得家乡人的认可,让广东年轻一代企业家传承企业的同时也能传承家乡文化,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黄俊堂说。
作为被父亲寄予厚望的“创二代”,尽管从小生活在深圳,黄文洲对家乡陆丰格外亲切。“父亲常常带我们回陆丰,时不时会和我们讲起家乡话,分享他年少时的家乡故事,教育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黄文洲回忆。
2021年,大学还没毕业,黄文洲就开始接手公司业务,同时也开始努力构建与家乡交流的桥梁。担任东莞市汕尾商会青委会主席和东莞市塘厦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以来,黄文洲积极组织商会和协会青年企业家不定期举行座谈、交流等活动累计30余场次,参与人数700余人,对商会建设、运作机制、服务宗旨、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提出了优化建议,还创新整合青年企业家项目、乡贤人脉等资源,支持配合汕尾市委、市政府开展“以商招商”活动,不断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助力家乡高质量发展。
虽然父亲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常常能映照出黄文洲的决策方向,但他在经营理念上与父辈仍有诸多不同。“我和父亲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创业时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然会有不同。”黄文洲说,例如相比起父亲的“全年无休”,他则更加注重个人生活和品质,努力打造“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企业文化。“如果员工家里有事,我一般都会准假,因为我觉得工作就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在黄文洲看来,经营企业和休闲生活并不矛盾,反而可以相互促进。他喜欢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与团队一起打打羽毛球,以此提升团队凝聚力。常年运动健身的习惯,让他保持着良好的身材,不似人们常规印象中的“啤酒肚”老板。
去年,黄文洲出任汕尾悦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该公司由华堂集团与汕尾投控公司合作成立,对汕尾火车站CBD区域进行商业地产及房地产投资。目前已向汕尾市政府申报两个地块合资开发,拟联合汕尾投控公司和品清村经济合作社在深汕中心医院对面开发“善美荟”项目,开创了汕尾“国企+私企+村集体”留成地开发的先河。
父子两代人接力前行,家乡也变得越来越好。
一线实践
“荒凉村”蝶变
滨海文旅地标
走进上海外滩旅游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脚下是柔软细腻的沙滩,耳边是阵阵海浪。一条条鲜艳的彩虹木栈道逶迤伸向海边,游客三五成群,闲游漫步。眼前的这幅景象,很难让人联想到以前的模样——三年前,上海村仍是周边村庄中最落后的村。村内道路狭窄,路面破损,基础设施落后,“脏乱差”问题十分突出。村内通往海边的主路,坑坑洼洼,颠簸难行,加上地处偏远,是外人不愿涉足的“荒凉村”。
翻天覆地的变化始于2021年4月举办的中国·汕尾陆丰民宿招商推介大会。会上,黄俊堂现场签约了陆丰市滨海文旅天下项目,该项目总占地约300亩,预计总投资超过200亿元,计划5年内携手客天下引进高端酒店、康养、办公等高端综合体,打造集生态、商业、文旅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项目。
那一年,《陆丰市鼓励扶持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出台,推出涵盖奖补激励、贴息补助、基础设施配套、人才待遇、政策配套等优惠政策,包括对当年度完成营业额200万元以上的民宿经营者,一次性给予10万到100万元不等的资金奖励等政策。
“这几年,陆丰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企业办事一路绿灯,看到政府出台了这么多扶持政策,下决心发展民宿产业,我便想着为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黄俊堂说。
在上海村说起黄俊堂,村民们无不称赞。项目从施工到运营,为上海村村民提供了一大批“家门口”就业岗位,有效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为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实惠。
村民陈培沙说,自己原先在家种地,家里主要依靠丈夫在外地打工的收入。如今自己在“上海外滩”从事保洁工作,一个月收入4000元。“过得紧巴巴的日子,一下子轻松多了。”村民周益裕则在上海滩做起推车摆摊生意,卖沙滩玩具、小吃、水果、奶茶等。“最多一天挣了2000多元,以前打鱼、种地一年也就两三万元。”
在黄俊堂的示范带动下,陆丰乡贤们回乡投资的热情更加高涨,社会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2022年,陆丰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更多社会资本对上海外滩旅游区进行分期投资、开发、经营,总投资估算约26.8亿元,旅游区逐渐实现人气转变为财气。去年,陆丰市首届“民间文化节”在上海外滩旅游区举行,活动期间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数量近30万人次;元宵节当天人流量近20万人次,最高人流量超15万人次,充分释放了东海街道的文旅产业发展和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