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东晋画祖顾恺之:从“点睛之笔”到“渐入佳境”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东晋画祖顾恺之:从“点睛之笔”到“渐入佳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语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世界,探寻“点睛之笔”和“渐入佳境”这两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被誉为“画祖”,字长康,因此在各种典籍中常被称为顾长康。他不仅在绘画上成就卓著,还以“三绝”闻名于世:画绝、文绝和痴绝。其后的唐代画圣吴道子,比顾恺之晚了几百年。

据记载,顾恺之极为擅长画人像,且做到了“以形写神”,当时给不少名人,如谢安等都画过肖像画,名气很大。

当时有个有趣的故事,顾恺之每次画完人像之后,往往存放好几年,但都不画上眼睛。别人感到疑惑,他却有自己的见解:“四肢的美丑,本来就无关紧要。真正能传神的,恰恰是这里,即人的双眼。”(“阿堵”在这里是“这里”的意思)这个典故,便形成了成语“点睛之笔”。

此外,绘画只是顾恺之成就最大的领域之一,他的文采同样出众。他流传至今的诗作《四季诗》:“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短短二十字,却将春夏秋冬四季、山水云月、江河湖海、奇峰孤树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幅山水画在眼前徐徐展开。虽然与他在绘画上的惊人成就相比稍显逊色,但世人仍称他为“文绝”。

而“痴绝”则体现了顾恺之“藏拙或不合流俗”的独特个性。用顾恺之自己的评价来说,就是“痴傻与狡猾并举,正好中和”。实际上,这不过是顾恺之的大智慧,隐藏锋芒,避祸于乱世的手段而已。苏轼有诗云:“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这里的顾长康即为顾恺之,孔文举为年少时让梨的那个孔融。而从顾恺之吃甘蔗的操作来看,就是痴绝的表现之一。

顾恺之能与谢安成为好友,且在年龄相差20多岁的情况下,成为谢安的忘年交,甚至得到谢安“苍生以来未之有”的评价,可见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实至名归。

顾恺之沉醉于艺术、文学,淡于名利地位,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在东晋后期,风雨飘摇、叛乱、篡权不断的官场中,却一直屹立不倒,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不得不令人赞叹及感慨。

据记载,顾恺之吃甘蔗时,与常人不同,我们一般人吃甘蔗,一般都从最甜的那一节开始,不甜的地方,如根梢儿等都扔掉,但顾恺之的操作,则与我们不同,在世人眼中甚至有些怪异,他是从甘蔗的末梢吃起,别人问为什么这么操作,顾恺之却说,从末梢吃起,会越吃越甜,这叫“渐入佳境”。而这件事被世人传开了,后被记录在典籍中,从此,中国字典上就因这个典故,又多了个成语“渐入佳境”。

本文原文来自CSD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