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球58次海啸致26万死,揭秘海啸预警与防护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52:4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球58次海啸致26万死,揭秘海啸预警与防护

11月5日是“世界海啸日”,这一日期的设立源于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海啸事件。1854年,一位日本农民在地震后发现潮水倒退的海啸前兆,立即点燃刚收割的庄稼以警示村民,使大家及时撤离到高地。这位农民还修建了防波堤并种植树木,以抵御海啸。为纪念这一事件,联合国将11月5日定为“世界海啸日”。

海啸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往往造成巨大伤亡。据统计,过去100年中,全球共发生58次海啸,导致超过26万人丧生,平均每场海啸夺走4600人的生命,这一数字超过其他任何自然灾害。

海啸的形成机制

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引发,产生破坏性海浪。海啸波速可达每小时700~800公里,数小时内就能跨越大洋。其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在传播数千公里过程中能量损耗很小。

当海啸波进入海岸浅水区时,波长缩短而波高急剧增加,可形成高达数十米的“水墙”,蕴含巨大能量。据数据记载,2米高的海啸即可摧毁木制房屋,而20米以上的海啸,连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抵御。

中国较少发生海啸的原因

海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近海海啸,其生成源地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危害极大;另一类是远洋海啸,同样能带来严重灾害。中国发生破坏性地震海啸的频率极低,原因有二:

一方面,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等构成的岛链,屏蔽了中国大部分海岸线,成为抵御远洋海啸的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中国沿海拥有广阔的浅水大陆架,海啸波进入这片区域后形成陆架假潮,能量大量消耗,抵达海岸时已大大减弱。此外,中国近海海床相对稳定,加之数千个岛屿礁滩形成的天然屏障,进一步降低了近海海啸的风险。

海啸预警系统的构建

目前,海啸尚无法准确预测,但可通过完善地震、海啸监测网络,构建海啸预警系统,实现快速预警,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影响。全球地震监测网、全球海平面监测网和全球深海海啸浮标监测网,这三张监测网持续向预警系统传输数据。预警系统则快速处理、分析这些信息,识别危险的地震和海啸特征参数,预警人员据此制作预警产品,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海啸预警信息。

红树林的防护作用

红树林生态群落是海岸线上的天然防护屏障,被誉为“绿色的海岸卫士”。1958年,福建厦门遭受强台风袭击,产生的风暴潮几乎吞噬整个沿海地区。然而,在龙海县角尾乡海滩上,因有高大茂密的红树林,该地区的堤岸安然无恙,农田村舍损失轻微。

2004年印度洋海啸袭击周边12个国家和地区,造成23万人死亡。但在某处海岸,172户家庭因附近生长着茂密的红树林而幸免于难。这片红树林不仅未被海浪摧毁,还保护了岸上渔民的生命安全。

遇到海啸时的避险方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