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医院破解三叉神经痛难题:机器人手术让高龄患者重获新生
朝阳医院破解三叉神经痛难题:机器人手术让高龄患者重获新生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功能神外团队成功实施多例机器人辅助三叉神经经皮球囊压迫术,为多位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带来福音。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还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合高龄及高风险患者。
创新技术:机器人辅助精准手术
在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里,一场特殊的手术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与传统手术不同,这次手术的“主刀医生”是一台先进的手术机器人。在医生的精准操控下,机器人正通过CT、MRI和X线影像融合技术,为患者实施三叉神经经皮球囊压迫术。
“这种手术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精准和快速。”神经外科副主任刘长青主任医师介绍道,“通过CT和核磁共振的融合影像,我们能够精准穿刺到麦氏囊,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在机器人辅助下,整个流程更加安全可靠,大部分患者在半小时内即可完成手术。”
高龄患者:从“无计可施”到“重获新生”
101岁的李爷爷(化名)是这项新技术的受益者之一。他因发作性右面部疼痛持续一年有余,近一个月来疼痛加剧而前来朝阳医院就诊。术前,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高达8分,辗转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佳。
“考虑到患者年龄大,身体状况复杂,我们决定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谭可副主任医师回忆道,“手术过程中,我们成功克服了三叉神经心脏反射、超高龄等诸多不利因素,手术操作迅速且精准,‘梨形’成型效果满意。”
术后,李爷爷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VAS评分降至0分,无需再依赖止疼药物。出院时,老人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治疗效果表示极为满意。
从3小时到20分钟:手术时间大幅缩短
“以往的球囊压迫手术,通常需要通过C臂、CT或DSA引导下完成,需要精确找到卵圆孔并调节角度才可以进入麦氏囊。”刘长青主任医师解释道,“现在,医生可以通过CT扫描精确定位卵圆孔,并通过MRI T2扫描确定麦氏囊的准确位置,机器人将两者融合,医生仅需一针即可到达麦氏囊,整个过程仅需15-20分钟即可完成,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此外,术中使用压力泵可以确保在设定的时间内施加稳定的压力,提高了手术的疗效和可控性。患者卵圆孔的形状和厚度会有所不同,术前CT检查能够帮助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手术计划调整。对于大多数患者,手术机器人可以确保95%以上的精确度,帮助快速完成手术。
微创治疗:让高风险患者重获希望
对于一些患有慢阻肺、心脏病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微创的球囊压迫术相比微血管减压术更为合适。手术过程中的压力控制通过压力泵和压力测试器的使用,能够确保球囊对神经的精确压迫,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CT和MRI影像的融合,手术机器人可以自动规划出穿刺路径,避开下颌骨并精确进入麦氏囊。穿刺针仅需到达麦氏囊附近,由球囊进一步扩张破开麦氏囊,完成压迫。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仅需3天即可出院。
专家团队: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精神
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更多高龄,高风险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刘长青主任医师表示:“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临床研究,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先进的医疗技术。”
谭可医师团队一直致力于神经外科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机器人辅助技术为特色,荣获了北京朝阳医院技术创新一等奖。经皮微创技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尤其适合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年龄已不再成为手术治疗的障碍,疼痛也无需再等待,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这一系列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展示了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三叉神经痛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推广,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重获无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