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监测:糖尿病管理的秘密武器
餐后血糖监测:糖尿病管理的秘密武器
餐后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能帮助早期发现糖尿病并评估病情。无论是已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还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都应该关注餐后血糖的监测。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和治疗,控制好餐后血糖,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维持身体健康。你知道如何正确监测餐后血糖吗?快来一起学习吧!
餐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餐后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单纯餐后高血糖比空腹高血糖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因此,餐后血糖监测更应该引起重视。
如何正确进行餐后血糖监测
监测时间
餐后血糖的监测时间是从开始进餐的时间算起,而不是用餐结束后的2小时。例如,餐后1小时血糖是指从第一口饭开始计时,1小时后的血糖值。
操作步骤
- 清洁双手:洗净双手,并擦干。
- 安装试纸:从试纸瓶中取出试纸,避免接触试纸吸血口和电极区,试纸电极端平行插入血糖仪的试纸接口。
- 采血部位消毒:用无菌棉签或者无菌棉球蘸取75%酒精,以采血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勿反复擦拭。
- 采血:待消毒部位完全干燥后进行采血。选择手指指腹两侧为采血部位,避免针刺指端中间部位,因为指腹中间神经丰富,痛感明显。
- 虹吸:第一滴血用棉签擦拭,弃掉第一滴血;吸取第二滴血,轻轻挤压指腹,待第二滴血自然流出时,用已经安装好试纸的血糖仪,在试纸条的采血端,通过“虹吸”效应,把这滴血吸入试纸上面,避免试纸紧贴皮肤,然后把血糖仪平放,等待几秒后读数。
- 止血:用无菌棉签止血,按压采血点1分钟左右。
- 丢弃废物:按照规定,将用过的试纸、酒精棉、棉签丢弃到黄色垃圾桶。采血针建议专门用一个封口的瓶子丢弃,避免扎伤他人。
注意事项
-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时间定义:空腹状态是指经过8~12小时禁食过后的状态。餐后血糖是从开始进餐的时间算起,不是用餐结束后的2小时。
- 血糖试纸应密封、干燥、避光保存。注意,血糖试纸自第一次开瓶后的使用有效期是3个月。
- 取出试纸时应避免手指直接接触测试区,取出后立即盖紧瓶盖密封,避免试纸氧化或受潮。不能切割、弯曲或以其他任何方式改变试纸。
- 选择手指:中指和无名指侧面最为常用,因为这两根手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表皮厚度较薄,神经感觉不会特别灵敏,有利于减轻疼痛。
- 采血前可揉搓双手并轻轻按摩指腹。给手指采血部位的皮肤消毒的时候,要用酒精,不能用碘伏消毒。
- 要等消毒的酒精干透再采血,如果未干透会稀释血液,导致测量结果偏低。
- 采血时不能用力按压指腹,这可能使组织液被挤出后与血液混在一起,导致测出的血糖值不准确。为了增加出血量,可以使被针刺的手指下垂。
- 测血糖时不要随便移动试纸,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餐后血糖监测的实用技巧
饮食结构调整
通过调整饮食顺序和比例,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一个实用的饮食原则是“干湿分离”,即先喝汤水或牛奶,再吃青菜类,接着是肉蛋类,最后是主食类。每餐必须要有蔬菜,蔬菜的摄入量应在200克以上,肉类约150克,主食约100克。餐后不能马上大量喝水,可以小口喝一点点,隔半小时左右再正常喝水。
加餐安排
加餐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可以选择水果加坚果、牛奶加坚果、牛奶加全麦面包或苏打饼干等组合。水果要选择低糖的,一天的量控制在200克以内,坚果尽量放在早午加餐,避免晚上食用。
监测频率
根据医生建议和自身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包括餐前、餐后、睡前及特殊时期的血糖监测。记录每次监测结果,分析血糖波动规律,与医生共同探讨调整治疗方案。
压力管理
学会识别和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运用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法缓解紧张情绪。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与家人、朋友分享感受,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均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增加并发症风险。
餐后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正确监测,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如果你的餐后血糖超出正常范围,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评估健康状况并制定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