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民航业现罕见低价,中国航线成竞争焦点
全球民航业现罕见低价,中国航线成竞争焦点
2024年,上海至马来西亚槟城的机票价格出现罕见暴跌,直飞经济舱往返票价低至1120元人民币。这一现象不仅让计划前往槟城度假的游客欣喜若狂,也让民航业内专家感到震惊。事实上,这轮票价暴跌并非偶然,而是全球民航业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
全球民航票价暴跌:中国成“价格战”主战场
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理事长王昌顺在2024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透露,2024年全球民航票价普遍下跌,中国机票价格更是跌至历史低位。民航数据平台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为745.5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9%。即使是在“十一”假期旺季,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为845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1%。
这一轮票价下跌并非短期现象,而是贯穿整个2024年。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的国内航线经济舱平均票价(不含税)为683.7元,同比2023年下降了12.6%。以10月30日上海前往全国主要城市的票价为例,上海到北京最便宜只需要310元,上海到广州最低要290元。更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南方航空三大航的部分经济舱票价,甚至和低成本航空春秋航空的票价相仿,有的时候还更便宜。
价格战从国内蔓延至国际:外航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中国民航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已经从国内市场蔓延到了国际市场。王昌顺理事长直言,这是导致部分外国航空公司退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24年,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宣布暂停或取消往来中国的航线:
- 英国维珍航空公司宣布从10月底开始暂停运营了25年之久的伦敦-上海航线
- 德国汉莎航空宣布暂停来往北京和法兰克福的航班,仅保留北京来往慕尼黑和上海到慕尼黑、法兰克福的航线
- 瑞典北欧航空宣布将从11月暂停来往丹麦哥本哈根到上海之间的定期航线,这意味着这家航空公司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外航普遍认为,由于无法飞越俄罗斯上空,导致航班改道,飞行时间越来越长,运营成本越来越高,机票价格相较中国航司没有优势,导致航线销售业绩不佳,直至停航。
休闲旅游新趋势:低成本航空迎来发展机遇
这轮票价暴跌背后,是旅客需求的深刻变化。王昌顺理事长指出,2024年前三季度,美国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周六、周日客流量增长10%,休闲旅游新趋势正在形成。在中国,国内航线的商务旅游占比下降3个百分点,休闲旅游上升2.7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对低成本航空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财报显示,春秋航空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8.75亿元,同比增长22.97%;归母净利润13.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2.28%,成为中国内地最赚钱的航空公司。相比之下,三大航2024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和南方航空虽然营收分别为795.2亿元、641.99亿元和847.9亿元,但净亏损27.82亿元、27.68亿元和12.28亿元。
高铁竞争加剧:民航业的“内卷”困境
高铁的竞争加剧了民航业的价格战。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民航智库专家韩涛指出:“不管是节假日还是2024年整体,旅客出行的数量都是增长的,但是出行的方式有变化,一旦机票价格过高,旅客可能转向高铁。”
在供给方面,韩涛认为,由于国际航班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航空公司的运力相对过剩,把大量飞机尤其是宽体机投入到国内市场,导致典型的供过于求,机票价格下降。
未来展望:民航业的转型与重构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战,民航局已经开始采取行动。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透露,民航局将在2025年加强价格收费监管,规范重点时段和特殊情况下的航空运输价格行为。同时,民航局还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连接除国际枢纽机场外其他机场的国际航线,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线补贴,开展国际航线航班补贴合法性审查,防止一些补贴做法扰乱我国国际航空运输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认为,未来市场的恢复绝对不是简单地对疫情前的复制,而是会面临全面的结构性变化,包括国内航线市场与国际航线市场。“因此,适应当下的中国国情,关注体验经济,坚持以需求为中心,关注运行效率与发展效益,应是当下中国民航改革的重点。”
2024年上海至槟城机票价格的暴跌,是全球民航业深刻变革的一个缩影。这场变革背后,是旅客需求的变化、低成本航空的崛起、高铁竞争的加剧,以及航空公司之间激烈的竞争。未来,随着民航局加强价格收费监管,以及国际航线的逐步恢复,航空市场有望迎来新的平衡。但无论如何,这场变革都将成为民航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