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3大传统习俗+5大养生禁忌,过个暖心节日
冬至到:3大传统习俗+5大养生禁忌,过个暖心节日
冬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从温馨的习俗到有趣的禁忌,从传统的养生智慧到鲜为人知的历史渊源,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
今年的冬至在12月21日到来,这不仅是一个暖心的节日,更是补充阳气、增添家庭和睦的好时机。吃汤圆、进补、祭祖祈福,这些习俗为生活增添了一份仪式感,而那些禁忌则提醒我们要更珍惜自己的身体与家人。赶紧安排起来,让今年冬至过得既开心又暖和吧!
冬至习俗:你一定要知道的三件事
1. 吃汤圆象征团圆与长大
冬至的主角绝对是汤圆!吃汤圆代表着一家人团聚、感情圆满,南方甜汤圆和北方咸汤圆各有特色,但不管是哪一种,别忘了吃的时候要数清汤圆数量,通常吃双数,寓意吉祥圆满。而且,老一辈会说:“冬至吃了汤圆,就算长一岁啦!”
今年来点不一样的:汤圆除了传统的芝麻、花生内馅,今年你可以试试创意口味,如草莓乳酪、抹茶爆浆,既有趣又时尚。
2. 进补暖身赶走寒气
俗话说“冬至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一天最适合用热腾腾的食物暖胃暖心!羊肉炉、姜母鸭、药膳鸡汤都是经典选择。中医认为冬至过后“阳气开始增长”,所以多吃温热食材能帮助身体抵御寒冷、调理气血。
推荐暖身食材:当归、枸杞、生姜、红枣、桂圆,别忘了搭配多喝热水,养生效果加倍。
3. 祭祖祈福,感恩一年
在不少地方冬至也是重要的祭祖日。传统上人们会准备汤圆、米酒、三牲等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祈求新一年家庭和乐、事事顺利。如果没有条件祭祖,也可以简单准备汤圆摆放供奉,心意最重要!
有趣的地方习俗:部分地区会用红、白汤圆搓成“汤圆塔”,放在祭桌上供奉,象征步步高升,汤圆塔越高,福气越旺!
冬至禁忌:别踩这些冬日地雷
1. 避免在家躺平一整天
冬至是阳气重生的日子,传统上认为这一天应该多活动身体,帮助阳气回升。如果整天窝在沙发上当咸鱼,不仅会让寒气滞留体内,还可能影响来年的精神状态,快起来散步、运动,哪怕只是打扫房间也好。
2. 千万别冷着肚子
冬至的重点是暖身,冷着肚子可是大忌!传统认为肚子冷了容易影响脾胃功能,特别是在这天过后进入寒冬,身体更容易积寒。所以穿暖一点,别贪时尚露腰露肚,否则来年恐怕容易虚寒。
3. 避免动刀动钉
在民间说法中,冬至过后是一年“阳气未稳”的阶段,避免动土、钉钉子或大幅度改造家居,以免破坏气场影响运势,如果一定要施工,建议挑个良辰吉日。
4. 忌大吃冰冷食物
冬至补阳,而冰冷的食物则会阻碍这一进程。特别是女生、老人、小孩更应避免摄取过多生冷食物。奶茶可以喝,但别贪恋加满冰块的冬日特饮。
5. 别让吵架坏了气氛
冬至被称为小年,是一家人团圆的重要时刻。这一天不适合争吵,无论是家人间还是与朋友相处,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多一些包容。和和气气才是冬至的主题。
冬至冷知识
1. 冬至是古代的冬年
在古代,冬至就像今天的元旦一样重要,因为这一天象征着新一年的开始。皇帝还会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与感恩。
2. 吃汤圆源于驱寒与感恩
古时人们认为冬至后寒冷加剧,吃汤圆除了暖身,还有一种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的象征。
本文原文来自Marie Clair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