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卒中防治:从控制危险因素到掌握“120”识别法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6: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卒中防治:从控制危险因素到掌握“120”识别法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据统计,全球每6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在一生中经历脑卒中,每6秒就有1人因脑卒中而死亡。在中国,脑卒中的情况更为严峻,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死亡率高达343.4/10万人。因此,了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预防方法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

  • 发病率:505.23/10万人
  • 每年新发病例:>200万
  • 死亡率:343.4/10万人
  • 患病率:2.61%
  • 全国脑卒中患者:2800万人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年龄和性别是两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的危险性持续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从总体来看,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脑卒中。此外,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种族和家族遗传性。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可控危险因素,患病率达到23.2%,并且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收缩压每升高10mmHg,卒中风险增加约50%。因此,早期识别、有效管理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

  1. 糖尿病:2017年,中国18岁以上成人的总糖尿病患病率12.8%,糖尿病前期35.2%。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均是卒中明确的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2. 血脂异常:中国血脂异常率高达40.4%,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3. 心脏病(房颤):心源性栓塞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而不明原因的脑卒中约40%可能是心源性的。与非心源性脑卒中相比,心源性脑卒中发病时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对于年龄在65岁以上的脑卒中患者,应进行房颤及卵圆孔未闭的筛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治疗。

  4. 颈动脉狭窄:中国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加权患病率为26.2%,颈动脉斑块为21.0%,颈动脉狭窄为0.56%,颈动脉中重度狭窄为0.15%。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增加卒中发生风险,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可接受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干预,≥70%的患者可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5. 生活方式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S)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减少盐分摄入、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以及定期进行身体活动,对降低卒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的预防措施

预防脑卒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高血压、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控制糖尿病等。同时,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并了解和学习急救知识,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早期识别脑卒中

牢记“120”原则:

  1. :一张脸,不对称,嘴巴歪
  2. :两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3. :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抓住黄金救治时间: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尽早开通闭塞的脑血管!目前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中风患者,早期开展静脉溶栓(4.5小时内)和血管内治疗(24小时内),可以拯救那些奄奄一息的脑细胞。

时间就是生命,少一分延误,多一分康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