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俘营到归队:《归心似箭》展现抗联战士魏得胜的传奇经历
从战俘营到归队:《归心似箭》展现抗联战士魏得胜的传奇经历
1979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归心似箭》在全国上映,这部电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东北抗联战士魏得胜的归队之旅。影片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还获得了首届文汇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1939年,东北抗日联军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部队被打散。魏得胜(赵尔康饰)在与部队失散后,踏上了艰难的归队之路。在途中,他遇到了战友小徐子和淘金领头齐大爷。齐大爷帮助魏得胜离开淘金场,但在送行时不幸被捕。魏得胜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被日军追捕的玉贞(斯琴高娃饰)和她的儿子。在魏得胜的帮助下,玉贞和儿子成功逃脱。然而,魏得胜却在途中被捕,被关进了日军的战俘营。在战俘营中,魏得胜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归队的信念。最终,在一次日军转移战俘的行动中,魏得胜成功逃脱,继续踏上了归队的征途。
《归心似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影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魏得胜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对爱情的真挚情感。同时,电影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为影片创作的音乐,或欢快、或激昂、或平静、或悲怆,完美地诠释了电影的情感氛围。正如贺绿汀所说:“丰富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创造的精神和谦虚的态度。”使得这部电影的音乐流芳百世。
在当代,重新观看《归心似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还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光辉与矛盾。魏得胜在归队途中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以及他对玉贞的深情,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同时,电影中对战争的残酷描写,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
《归心似箭》作为一部经典抗战电影,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在豆瓣电影上,许多观众都留下了感人的影评。有人称赞电影的剧情完整,情节紧凑,人物描写生动;有人感叹电影中展现的中年人爱情,既有责任又有感情的抉择;还有人称赞斯琴高娃的表演,认为她是“最贤惠漂亮的女人”。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温《归心似箭》这部经典之作,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汲取精神力量。魏得胜的归队之路,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不屈不挠。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坚定的信念和对祖国的忠诚,永远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