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检测新指南:科学降酸不再难
尿酸检测新指南:科学降酸不再难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尿酸检测成为了预防和管理高尿酸血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通过血液尿酸检查还是24小时尿酸检查,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让你轻松应对尿酸检测,科学降酸不再是难题。记得,定期检测尿酸水平,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守护你的健康!
尿酸检测:血尿酸 vs 尿尿酸
尿酸检测通常分为血尿酸检测和尿尿酸检测,主要用于评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风险。
血尿酸检测
- 是否需要空腹:需要空腹。为了确保结果准确,建议在抽血前8小时禁食,通常安排在早晨空腹时进行[4]。
- 注意事项:
- 饮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和影响尿酸排泄的饮品,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汁、果汁、玉米汁、饮料和酒类[6]。
- 运动: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尿酸升高[6]。
- 药物:停用可能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利尿剂、他克莫司、乙胺丁醇、左旋多巴、苯溴马隆等[8]。
尿尿酸检测
- 是否需要空腹:不需要空腹,但需遵循标准膳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和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8]。
- 注意事项:
- 饮食:检查期间应接受标准膳食,避免高嘌呤食物和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8]。
- 活动:留尿前一天及留尿当天避免剧烈活动和大量出汗[8]。
- 其他:如有腹泻、呕吐、发热、尿路感染或其他急性疾病,应推迟检查[8]。
科学降酸:饮食、运动与药物三管齐下
饮食调整
- 低嘌呤饮食:每日饮食嘌呤含量控制在200mg以下,避免摄入高嘌呤动物性食品,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和肉汁等,限制牛肉、羊肉和猪肉的摄入,倾向于禽类和淡水鱼;多吃蔬菜、水果、奶类[5]。
- 多饮水: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可以饮用水、茶或不加糖的咖啡,避免含糖果汁、含糖饮料,包括鲜榨的橙汁、苹果汁、葡萄汁、梨汁等[5]。
- 限制饮酒:其是啤酒和白酒、葡萄酒;酒精总量男性<28g/d,女性<14g/d[5]。
- 奶蛋每天吃:建议每天低脂奶250ml-300ml;蛋黄每天不超过1个,蛋白每天可以1-2个[5]。
- 饮食少盐、少油、控糖[5]
运动建议
- 不宜剧烈活动:痛风发作时应停止体育锻炼。痛风未完全缓解的患者不宜参加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体力劳动,例如打球、跳跃、跑步、爬山、长途步行、旅游等[5]。
- 坚持合理运动方法:痛风患者不宜剧烈活动,但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运动。如散步、匀速步行、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车及游泳等,其中以步行、骑车及游泳最为适宜[5]。
药物治疗
- 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片、丙磺舒片等药物,通过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体内尿酸的水平,在使用过程中要多喝水、保持足够的尿量,防止尿酸结晶形成[5]。
-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如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能够抑制尿酸生成,降低血尿酸的浓度[5]。
- 碱化尿液:建议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尤其是正在服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定期监测晨尿pH值;pH值<6.0时,建议服用枸橼酸制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以降低尿酸性肾结石的发生风险和利于尿酸性肾结石的溶解[5]。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果出现关节的红肿、疼痛等症状,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解热、镇痛治疗,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者是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和管理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食养理论和相关慢性病科学研究文献证据,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的日常食养提出 7 条原则和建议[6]。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的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 12 种,每周不少于 25 种。合理调整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例。食物中的嘌呤可经过人体代谢生成尿酸。过高的嘌呤摄入增加尿酸产生,易引起高尿酸血症。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尿酸的水平及减少痛风的发生。不同食材嘌呤含量和吸收利用率不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要科学选择食材,以低嘌呤膳食为主,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详见附录 1。动物内脏如肝、肾、心等,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应尽量避免选择。鸡蛋的蛋白、牛奶等嘌呤含量较低,可安心食用。虽然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瘦肉和鱼类,但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人体利用率低,豆腐、豆干等豆制品在加工后嘌呤含量有所降低,可适量食用。宜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每天全谷物食物不低于主食量的 30%,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 25~30g。另外,每个个体对食物的反应程度不同,有痛风发作病史的人群在遵循上述原则基础上,要尽量避免食用既往诱发痛风发作的食物。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维生素、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新鲜蔬菜(如菊苣、鲜百合)、水果(如富含维生素 C 的樱桃、草莓等)、植物性饮料(如无糖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通常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如生物碱类、酚酸、黄酮类、芪类及苷类等,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建议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不少于 500g,深色蔬菜(如紫甘蓝、胡萝卜)应当占一半以上。乳蛋白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鼓励每天摄入 300mL 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果糖可诱发代谢异常,并引起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诱发尿酸水平升高的作用,应限制果糖含量较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果葡糖浆、果脯蜜饯等。尽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维生素 C、黄酮、多酚、钾、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可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作用,因此水果的摄入量与痛风无显著相关性。建议每天水果摄入量 200~350g。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定时、规律性饮水可促进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每天建议2000~3000mL。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 2000mL。优先选用白水,也可饮用柠檬水、淡茶、无糖咖啡及苏打水,但应避免过量饮用浓茶、浓咖啡等,避免饮用生冷饮品。饮酒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通常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虽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数较高,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泄。因此,应限制饮酒,且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应不饮酒。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合理的食物烹饪和加工方式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少盐少油、减少调味品、清淡膳食有助于控制或降低血尿酸水平。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5g,每天烹调油不超过 25~30g。减少油炸、煎制、卤制等烹饪方式,提倡肉类汆煮后食用,尽量不喝汤。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其嘌呤、盐分含量高,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不宜食用。对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经常食用生冷食品如冰激凌、生冷海鲜等容易损伤脾胃功能,同时可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诱使痛风发作。因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膳食结构和增加规律运动,实现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同时,避免过度节食和减重速度过快,以每周减低 0.5~1.0kg 为宜,最终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对于超重肥胖人群每天可减少250~500kcal 的能量摄入,并通过运动消耗 250~500kcal的能量。18 岁至 64 岁成年人健康体重的体质指数(BMI)适宜范围为 18.5~23.9kg/m2,65 岁及以上老年人为 20.0~26.9kg/m2。养成规律、适量运动的习惯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锻炼,逐步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力量、柔韧性等,增强代谢与免疫功能。运动强度以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痛风食养关键在于调理脾胃,推荐食用白扁豆、玉米须、麦芽、山药、芡实、大枣、橘皮、山楂、五指毛桃、茯苓等。脾主肌肉,选择和缓、少量、持续的运动方式,可以使筋骨舒展,脾胃得健。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春季养肝,起居应夜卧早起,适寒温,膳食清淡、爽口,以每天所需能量为基础摄入碳水化合物,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夏季暑热,食物以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好,推荐吃丝瓜、冬瓜等,少吃海鲜、动物内脏、畜肉,少吃生冷。秋季暑气渐消,燥气当道,起居应早卧早起,情志上要安定平和,少吃鱼、虾、螃蟹,推荐吃莲子、莲藕、荸荠、百合等甘凉、生津、润燥之品。冬季温补,起居应早卧晚起,居处宜保暖,注意御寒,膳食上控制火锅、烤串、肉汤等摄入。
结语
定期检测尿酸水平,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守护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