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凿空西域辟丝路,甘肃再担“一带一路”枢纽重任
张骞凿空西域辟丝路,甘肃再担“一带一路”枢纽重任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他率领着一支百人使团,从长安出发,穿越戈壁沙漠,翻越崇山峻岭,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大月氏。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政治目的,但却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他带着数百人的使团,携带大量丝绸、茶叶等特产,成功与乌孙等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不仅开辟了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带回的西域特产如葡萄、苜蓿、石榴等,丰富了中原的物产;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方,极大地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进步。
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甘肃在古代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从兰州到敦煌,从嘉峪关到张掖,每一座城市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几乎贯穿了整个甘肃地区,使得这里成为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商贸通道和文化交流中心。
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甘肃再次站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甘肃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积极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据统计,依托甘肃省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累计近万名国际学生来甘留学,同时选派2000余名师生赴外公派出国留学。此外,甘肃省内高校与百余所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建设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在经济领域,甘肃也展现出蓬勃的发展生机。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的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为甘肃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设备更新和消费,还促进了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为甘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从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甘肃始终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甘肃必将在新时代续写丝路新篇章,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