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除法: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玩转除法: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两个有趣的游戏活动——“猜手指”和“分铅笔”,帮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除法算式,特别是有余数的除法。这两个活动不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猜手指游戏:从游戏到理解
“猜手指”游戏是一个简单却富有启发性的活动,通过手指的数数游戏,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游戏规则:
顺着数:伸出左手,用右手依次点着左手的手指来数数,从大拇指开始数到5后回到大拇指,如此反复进行。例如,数到35、78或100,会落在哪个手指上?
来回数:同样是举出左手,用右手来数:如果是从大拇指开始数,其下依次数食指、中指、无名指到小拇指,数到5,接下来数无名指、中指、食指和大拇指数到9;再依次数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数到13,接下来数无名指、中指、食指和大拇指数到17,如此反复。
教学实操:
在一次课堂实践中,老师通过这个游戏给学生们“算命”。当数到100时,一位女生自信地回答:“在无名指上!”她解释说:“我已经数了三遍,每次都是在无名指上,所以我确定这是正确的答案。”
另一位同学则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了更深层的规律:“我发现:从数大拇指到返回到食指,共数8个数为一周期。前半周期4个数,是数大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后半周期4个数,是数小拇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100÷8=12(组)……4(个),也即当数到第12周期时,还余4个数,属于前半个周期,于是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数到100最终应该在无名指!”
通过这个游戏,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除法的概念,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
分铅笔活动:从具体到抽象
“分铅笔”活动则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活动步骤:
准备材料:准备若干支铅笔和一些小盒子。
分配任务:让学生将铅笔平均分配到小盒子中,每个盒子装相同数量的铅笔。
观察结果:如果铅笔不能完全平均分配,就会出现剩余。这个剩余的铅笔数就是除法中的“余数”。
教学实例:
假设老师准备了18支铅笔和4个小盒子。让学生尝试将铅笔平均分配到盒子中:
- 每个盒子可以放4支铅笔,共放16支。
- 剩下2支铅笔无法平均分配。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18除以4等于4余2,即18÷4=4……2。
拓展思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如果有20支铅笔,每个盒子放5支,需要几个盒子?
- 如果有22支铅笔,每个盒子放5支,会剩下几支?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除法和余数的关系。
总结
通过“猜手指”和“分铅笔”这两个游戏活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巧妙地将抽象的除法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游戏和操作。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操作和思考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