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神经末梢”再延伸,一则公约化解居商矛盾
治理“神经末梢”再延伸,一则公约化解居商矛盾
作为“文商旅居”的典型代表,徐汇区湖南街道不仅坐落于独一无二的衡复风貌街区,更有着独树一帜的治理软法。如今,在党建引领下,这样的治理模式已深入到各个“神经末梢”,其中,延庆居民区就率先成立“庆乐荟”自治共治平台,通过一则“公约”打开居商互融的新格局。
延庆居民区东至东湖路与新乐居民区相邻、南至延庆路与东湖居民区相邻、西至常熟路与春华居民区相邻、北至长乐路与静安区相邻。辖区面积虽然只有0.0158平方公里,但簇拥着近50家沿街商铺,其中既有网红小店,也有“柴米油盐”,还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延庆路门诊部、申万宏源办公大楼、中福会出版社等单位。
“烟火气”背后的矛盾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但亲兄弟还有“扯皮”的时候,邻里之间也难免有利益纠葛,更何况延庆居民区的居民还需与如此多的商铺邻居相伴。
咖啡店的音乐声太大影响周边居民休息、餐饮店油烟刺鼻有碍生活、沿街商铺跨门营业影响出行……以往,这样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居民,投诉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而问题却又反反复复。
“很早之前,我们就建立了沿街商铺微信群,群里还有市容所、物业、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收到类似投诉,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沟通。”湖南街道延庆居委会主任田佳毅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许多问题都能及时解决,但这样的方法不仅原始,也难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融合,延庆居民区党总支组织居委社工,仔细排摸社区商铺和社区单位,发放需求调查表,倾听商户心声。同时,邀请城管、物业、市容等部门和居民代表、区域单位代表、商铺业主代表等召开联席会,进一步了解居民在商铺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按照各方的需求导向,通过集思广益,2023年11月初,联席会讨论居商需求,酝酿《延庆社区居商文明公约》;11月30日,联席会上正式通过了这则“公约”,并由市容所、物业、城管、居民代表、商铺代表和居民区代表成立“庆乐荟”居商融合自治理事会。通过自治理事会平台,引导各方共同构建具有延庆特色的“吾乐社区”,形成“多位一体”的自治共治新格局。
“最大公约数”的魔力
“公约生效后,截至目前,我们收到的居民投诉量是‘0’。”延庆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助理的选调生吴拓展表示,借助“庆乐荟”更接地气地解决了商户和居民生活中的矛盾。
在长乐路上,原有两家餐饮店,由于客观原因,餐饮店与长乐路611弄居民的生活排污管共用,经常导致居民用水无法排放,甚至出现污物外泄的情况。虽然商户会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疏通,但治标不治本。
“长乐路611弄因为是老旧小区,地基不平,小区的管子有一点错层,油一多就堵。商户解决问题都很及时,但这样的‘死循环’显然无法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田佳毅说。
好在,困扰多年的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先全面冲洗,再更换管道。在“庆乐荟”居商融合自治理事会例会上,居民代表提出了这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多方讨论后,最终达成共识,由物业先用高压水枪将整条弄堂的排污管进行冲洗,再用内窥镜查看破损错层处,并更换相应的管道,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月20日—24日物业已经对弄内排污管进行冲洗,近日将进行后续工程。
不仅如此,“庆乐荟”居商融合自治理事会还有效利用社区各类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社区商户、社区单位。通过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知识宣传等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社区居民和商户都能享受到社区资源带来的福利,促进互动交流,激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延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谢明芳介绍说,依托“庆乐荟”,居民区党总支将不断深化居商治理融合体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破社区单位、商铺和居民区的壁垒,相互服务、实现共建、双向互动、互利共赢,为居民区建设贡献力量。
延庆社区居商文明公约
门前三包清一清 无序停车推一推
乱搭乱建系违法 安全生产责任大
油烟排放需合理 油水分离要牢记
店内音乐不扰民 守法经营讲诚信
遛狗及时清粪便 文明养宠共和谐
高空抛物不可为 环境卫生靠大家
互帮互助邻里亲 居商融合促共治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