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使用左氧氟沙星需遵医嘱,这些人禁用
专家提醒:使用左氧氟沙星需遵医嘱,这些人禁用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咳嗽、嗓子不舒服的人有所增多,有些人甚至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的流感样症状。不少人担心:是不是流感和新冠“抬头”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无论是流感还是新冠,都可防可控。”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程璘令指出,秋冬向来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目前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未发生明显改变,公众不必过于担心。他提醒青少年和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应加强防护,这两类人容易成为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特别是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病症时,左氧氟沙星展现了显著的效果。然而,正确使用该药物的方法仍需关注,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专家提醒,虽然左氧氟沙星在对抗呼吸系统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使用方法和剂量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以确保最佳疗效和患者的安全。
左氧氟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不仅对革兰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同时对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物美价廉、过敏反应相对较低,应用越来越普遍,但近年来不良反应受到重视。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皮疹、瘙痒、红斑及注射部位发红、发痒或静脉炎等症状。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及注射后血管痛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偶有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
用药禁忌包括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用药注意事项包括滴注速度宜慢,一般100ml滴注至少60分钟,不宜与其他药物同瓶混合静脉滴注,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脉滴注。肾功能减退者应减量或慎用。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0.1%)。在使用该药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停用。此外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腱炎或跟腱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至症状消失。偶有剧烈连续或血样的腹泻,可能是假膜性小肠结肠炎的症状,一旦发生请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特殊人群用药方面,因不能确保妊娠妇女的用药安全,所以妊娠或有可能妊娠的妇女禁用。因药物经乳汁排泄,所以哺乳期妇女禁用。如必须使用左氧氟沙星,应暂停哺乳。对小儿的安全性尚未确立,故不可用于儿童。左氧氟沙星主要经肾脏排泄,因高龄患者大多肾功能低下,可能会出现持续高血药浓度。因此,应注意用药量剂,慎重给药。
药物相互作用方面,左氧氟沙星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镁、钙等溶液在同一输液管中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与茶碱类合用时,可能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增高,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左氧氟沙星对茶碱的代谢影响很小,但合用时也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与华法林或其衍生物同时应用时,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或其他凝血试验。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同时应用,有引发抽搐的可能。与口服降血糖药同时使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因此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停用,并给予适当处理。
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时,医师应熟练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并严格执行,熟练掌握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以及适应证,严格遵守使用指征,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合并症选用,防止抗生素的乱用滥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并认真记录,巡视内容包括滴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管道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等,确保巡视到位,输液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掌握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做到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中期发现用药反应,熟练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对第一次使用该药者,使用前详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对于既往有过敏史者,使用时更应谨慎,输液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输液起始时滴速宜慢,并加强观察,同时告知患者不良反应的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反馈,同时还要警惕迟发的不良反应,对门诊患者重点提醒,尽量避免有害后果的发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输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滴注时间每100ml至少60分钟,首次给药初始阶段滴速宜更慢,严密观察,无过敏反应再进一步给药,以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避免药物配伍禁忌,严禁左氧氟沙星与其他药品混合同瓶滴注,防止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偏碱性液体、头孢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等配伍使用。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环境整洁,预防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注重健康教育 对患者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大部分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就医及用药安全。对患者及陪护进行专业的用药健康教育:包括该药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输入速度要求、用药注意事项等,禁忌空腹状态下给药、不应自行调节滴速等,并指导其自我观察,如有不适,告知及时就医。
乳酸左氧氟沙星作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已在我国临床上广泛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时有不良反应发生,这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健康宣教要到位、严密观察与巡视、做好应急处理准备等,才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Greg J. Fox团队研究了左氧氟沙星在越南预防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相关论文于2024年12月19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组在30个月时的结核病发病率低于安慰剂组,但差异并不显著。此外,左氧氟沙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但未观察到获得性氟喹诺酮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在预防耐多药结核病方面的效果并不优于安慰剂。
专家建议,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菌药物,但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对于18岁以下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应禁用该药。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用药剂量。此外,左氧氟沙星不能与多价金属离子、茶碱类药物等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药并就医。通过合理用药和严格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