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万征联9年终有解,杭州才女妙对“望月阁”
138万征联9年终有解,杭州才女妙对“望月阁”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悬赏138万元征集对联,9年36万人应征未果。近日,杭州“江南才女”徐妙以“望月阁中望阁楼”对出下联,引发广泛关注。
应战者江南才女徐妙。
征联9年36万人都没成,这次悬赏138万元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自2015年起,面向海内外公开征集对联,9年间已有36万多人参与,但最佳下联至今仍未问世。今年,主办方将悬赏金额提高至138万元,并放宽了应征条件,允许以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的景物元素作为应征对句。
“悬赏”者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由广东楹联学会会长邹继海创作,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邹继海解释说,这副对联的难点在于:
- 开启词“观音山”可以是地名,也可以是人名,还可以是无主语的表达方式。
- 中间包含两个重字“观”和“山”,尤其是“观”字的词性转换。
- “山”“水”并列且可相互转化,要求下联既要体现自然景观,又要展现人文内涵。
江南才女徐妙妙对下联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题诗亭”的“江南才女”徐妙,看到征联消息后,迅速对出了下联:“望月阁中望阁楼”。她解释说:
- “观音”对“望月”,既是人名对,也蕴含传统文化中月光菩萨的意象。
- “观音山”对“望月阁”,是地名对,同时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 “阁楼”对“山水”,展现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相得益彰。
- “望阁楼”对“观山水”,意境深远,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专家认为,这副对联不仅体现了景点特色,还富有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完美诠释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徐妙还为这副对联创作了书法作品,并向国家版权保护中心申请了作品登记。有网友评价说,这是一对十全十美的绝妙神联,堪称“名联咏名山,名山留名联”。
徐妙给邹继海老师创作的姓名题诗扇面作品。
多角度解读徐妙的对联
除了以广东观音山的景物元素对句外,徐妙还分别以五岳的景物元素创作了对句:
- 嵩山:观音山上观山水,护国殿中护殿君
- 泰山:观音山上观山水,望岳麓中望麓峰
- 华山:观音山上观山水,镇岳殿中镇殿邪
- 衡山:观音山上观山水,祝圣寺中祝寺灵
- 恒山:观音山上观山水,圆觉寺中圆寺经
这些对句都巧妙地运用了对联的创作技巧,展现了徐妙深厚的文学功底。
徐妙的“一步成诗”绝技
徐妙是浙江衢州人,学诗写诗已有48年,因“一步成诗”的绝技而闻名。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跟随父亲学习作诗和书法。尽管没有考上大学,但她通过勤学苦练,练就了“一步成诗”的绝技。
徐妙创作的藏头诗《我爱衢江》扇面作品。
徐妙的“一步成诗”绝技,即在两三分钟内完成从报出姓名到创作完成的全过程。她的诗不仅遵循古诗的传统格律,而且通俗易懂,富有祝福和情怀,深受游客喜爱。
徐妙在题写扇面。
徐妙的诗作涵盖了西湖十景等主题,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她创作的十一首西湖藏头诗,每首都展现了独特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徐妙在三潭印月的题诗亭。
徐妙的创作理念与众不同,她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专注于为他人创作,尤其是以游客的姓名创作藏头诗。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不仅让游客易于理解,也更接地气,展现了汉语的神奇与精妙。
徐妙撰写的三潭印月题诗亭楹联。
徐妙表示,这次应战观音山征联,对她来说是一次学习和尝试的机会。她说:“成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从中学到更多的诗词楹联知识。”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