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研所实现电火花加工技术新突破,孔径精度达0.01mm
北京航研所实现电火花加工技术新突破,孔径精度达0.01mm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简称“北京航研所”)近期在电火花加工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应用于高温合金、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精密制造。该研究所通过改进电火花加工方法,实现了大倾角、密集群孔的高效精密加工,孔径加工精度达到了惊人的0.01mm,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这项技术不仅推动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其他精密制造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技术突破背景
北京航研所作为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的领军机构,10年来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突破。该研究所紧跟电火花加工技术发展趋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智能多轴联动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精密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超硬材料工模具加工技术等多个研究方向。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该研究所在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小孔加工技术、自动化组线、激光加工技术、线切割加工技术及数字化、可靠性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和技术突破。
技术突破具体内容
此次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实现了大倾角、密集群孔的高效精密加工。在航空航天领域,许多关键零部件需要在高硬度、高熔点的材料上加工出复杂形状的孔洞,这对加工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北京航研所通过优化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和控制策略,成功克服了传统加工方法在处理这类材料时的局限性。
具体来说,该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精度加工:孔径加工精度达到0.01mm,远超传统加工方法的精度水平。这一精度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中精密零部件的制造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高效加工:通过优化脉冲电源和加工参数,显著提高了材料去除率,缩短了加工时间。这对于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复杂形状加工:该技术能够处理大倾角、密集群孔等复杂结构,适用于各种高难度加工任务。这为设计人员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能够制造出更复杂、更先进的零部件。
应用领域和影响
这一技术突破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这些材料的加工难度也相对较高。北京航研所的这一技术突破为这些材料的精密加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能够显著提高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
除了航空航天领域,这一技术在机械加工、汽车工业、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机械加工领域,该技术可以用于加工超硬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在汽车工业中,可以用于轮毂、发动机气门孔等高精度零件的加工;在医疗器械领域,可以用于精细金属部件的加工,确保医疗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未来展望
专家指出,电火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行业内不可多得的一支研发团队,多年来始终坚守,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重点领域基础技术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发挥团队人才优势,在电源、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从集成创新转向原始创新,引领行业尖端技术发展方向,形成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产业化落地;应关注高端装备的低成本、集成化和复合技术的融合发展,关注AI技术发展对传统机床行业的冲击和应对;重视与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合作,各自发挥所长,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更好的结合;进一步凝聚特种加工特色,扩大行业影响力,为全行业的转型发展发挥中坚力量!
北京航研所的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电火花加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电火花加工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