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4版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近日,中华医学会发布了《老年高血压特点及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2024)》,为老年高血压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慢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50%患有高血压,且这一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因此,及时更新和优化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新指南的主要更新
与2023版指南相比,2024版指南在多个方面进行了重要更新,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诊断标准和血压监测
新指南强调了多种血压监测方法的重要性,包括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指南首次推荐将自动诊室血压测量和可穿戴设备血压测量作为血压监测的新方法。这些更新反映了技术进步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
治疗目标
新指南对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提出了差异化的血压控制目标。对于65~79岁的老年人,建议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如果患者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对于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初始目标是将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如果耐受良好,可以进一步降至<140/90 mmHg。对于衰弱的老年人,治疗目标则更加个体化,强调在保证组织灌注的前提下,适度控制血压。
药物治疗
新指南推荐使用小剂量、长效、联合用药的治疗策略。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指南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作为新的降压药物推荐,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老年高血压的特殊性
老年高血压具有与其他年龄段不同的临床特点,这些特点对治疗策略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收缩压增高和脉压增大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主动脉弹性减弱,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这种血压特征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新指南特别强调了收缩压控制的重要性。
血压波动性增加
老年人的血压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体位改变、进餐、情绪波动等,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加。这种特点要求在治疗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动态监测。
合并症多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这些合并症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新指南强调了综合评估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以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临床实践指导
新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治疗流程和建议,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评估和诊断
新指南建议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等。这种全面评估有助于确定治疗目标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
新指南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药物治疗策略
新指南推荐使用小剂量、长效、联合用药的治疗策略。对于大多数患者,起始治疗可采用两种药物联合,优先选择ACEI或ARB联合CCB或利尿剂。对于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衰弱的老年人,则建议从单药小剂量开始,逐步调整。
随访和管理
新指南强调了定期随访的重要性,建议监测血压、评估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新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参与血压监测和治疗决策。
2024版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全面评估、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新指南有望进一步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年人及其家人来说,了解和遵循新指南的建议,积极参与血压管理,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