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重要隐患,专家详解高危人群和防治要点
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重要隐患,专家详解高危人群和防治要点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颈动脉斑块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志勇教授指出,颈动脉斑块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头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的一种病理表现,主要由血液中的脂质成分在血管壁沉积和钙化形成。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颈动脉斑块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头颈部血管粥样硬化的一种病理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血管疾病。颈动脉常被作为反映全身血管情况的一个窗口,也就是说作为监测全身血管的窗口,如果颈动脉已经产生斑块,那其他重要血管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肾动脉等很可能同样已经发生病变,应引起高度重视。
颈动脉斑块的危害
颈动脉斑块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有两个:一是引起血管腔狭窄,导致脑供血减少;二是一些不稳定的斑块在血流的冲击下,可能破裂形成血栓,随血流进入大脑,造成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其不稳定状态,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斑块增大引起颈动脉狭窄甚至颈动脉闭塞等急性缺血性事件。在增大的基础上,一部分斑块会发生破裂、脱落,随着血液循环移动,引起脑血管堵塞,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缺血性脑卒中。此外,斑块的侵蚀作用还可能增加血管壁破裂或形成夹层的风险,对生命构成威胁。
高风险人群
三类人最容易被颈动脉斑块盯上:老年人、吸烟者、高血压患者。此外,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也需要特别警惕:
- 高血压
- 高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糖尿病
- 吸烟
- 喝酒
- 缺乏运动
- 肥胖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高尿酸血症
其中,4种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
早期诊断方法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方法包括颈部血管彩超、CT血管造影(CTA)、核磁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因简单、经济、便捷、无创而广受欢迎,常常作为颈动脉斑块的筛查方法被安排在体检套餐中。
颈部血管彩超: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可以观察斑块的大小、形态和回声特征,评估其稳定性。强回声是稳定斑块(硬斑块),低回声是不稳定斑块(软斑块)。
CTA和MRA:提供更详细的血管图像,有助于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
DSA: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考虑手术治疗时使用。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
- 改善生活方式:这是预防和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基础。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少吃红肉和高脂肪食品。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在24以下,老年人可放宽至26以下。
-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稳定斑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直接切除斑块,恢复血管通畅。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通过支架扩张狭窄的血管。
结语
颈动脉斑块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定期体检、健康生活方式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其发展,降低脑卒中风险。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张志勇主任团队提醒大家,关注颈动脉健康,就是守护大脑和生命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