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空3U8925航班充电宝冒烟,教你正确携带充电宝
四川航空3U8925航班充电宝冒烟,教你正确携带充电宝
近日,四川航空3U8925航班在飞行途中因乘客携带的充电宝冒出烟雾而备降桂林,再次引起公众对充电宝携带与使用的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飞行安全的重要性,也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充电宝的安全使用规范。
事件回顾:充电宝冒烟致航班备降
11月30日,四川航空3U8925航班从成都飞往厦门,在起飞后不久,客舱内一名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突然出现烟雾。为确保飞行安全,机组人员决定就近备降桂林。经过安全检查和确认后,航班再次起飞,并于当天21:29安全抵达厦门。
这一事件并非个案。今年10月20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一航班在进港靠桥下客时,一名旅客背包内的充电宝也发生了自燃。所幸现场工作人员及时扑灭火源,未造成人员伤亡。
民航局规定:充电宝携带需谨慎
针对充电宝的携带和使用,中国民航局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确保飞行安全,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容量限制: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的充电宝无需航空公司批准即可携带;额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间的,须经航空公司批准后方可携带;严禁携带额定能量超过160Wh的充电宝。
包装要求:为防止短路,充电宝应单独保护好,例如放在原装盒子里,或者用绝缘材料包裹。
标识清晰:充电宝上的产品信息必须清晰可见,包括型号、额定能量或电池容量等信息,以便于安检时核查。
使用限制:在飞行期间,除非充电宝已关闭并且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不会被打开,否则不应使用充电宝为电子设备充电。
携带方式:所有携带的充电宝只能作为手提行李携带,不允许放入托运行李中。
数量限制:每位旅客携带的充电宝总数不得超过两个。
安全使用指南:避免“充电爆”
除了遵守民航局的规定外,安全使用充电宝还需要我们从选购到日常使用都保持警惕。
选购正规产品:选择正规厂商的产品,包装上应有完整的厂家信息,包括生产地址、电话、防伪码、条形码等。特别要注意是否有“CCC”强制认证标志。
关注使用年限:充电宝的一侧通常标有可循环使用年限。超过使用年限的充电宝,其内部电池可能会出现异常,应及时更换。
避免过充和高温:不要长时间充电,充满电后应及时拔掉充电器。同时,避免将充电宝放在被子、盒子等不利于散热的环境中,也不要将其置于高温区域。
防止物理损伤:避免摔、碰、挤压充电宝,一旦发现外壳有鼓起或裂痕,应立即停止使用。
正确处理故障:如果充电宝出现冒烟、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将其放置在安全的地方。如果发生起火,可以用水扑灭,因为水能够渗透到充电宝内部,有效灭火并起到降温作用。
真实案例:安全意识不容忽视
近年来,因充电宝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2023年1月,广西桂平一户自建民房因移动电源短路引发大火,造成一家四口不幸遇难。经调查,该移动电源疑似是伪劣产品。这一悲剧提醒我们,选购充电宝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不要贪图便宜。
2021年9月,东莞发生一起因长时间充电导致充电宝内部电路故障引发的火灾。所幸消防部门反应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这一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安全使用充电宝,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结语:安全意识是最佳保障
四川航空3U8925航班的备降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充电宝虽小,但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更应时刻保持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选择正规产品,规范使用,才能真正让充电宝成为我们出行的“神器”,而不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