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农民用玉米芯种蘑菇,年省燃煤2万变废为宝
德惠农民用玉米芯种蘑菇,年省燃煤2万变废为宝
在吉林省德惠市夏家店街道许家油坊村,一场“点草成金”的绿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这里的一座现代化蘑菇种植基地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变废为宝的奇迹。走进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齐码放,灰褐色的蘑菇如同一个个小伞兵,从圆柱形菌棒上探出头来。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菌棒竟然由玉米芯、豆粕等农业废弃物转化而来。小小的蘑菇不仅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新路,还串起了一条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
废弃玉米芯的“新生”
每年秋收过后,德惠市都会产生大量玉米芯,俗称“苞米瓤子”。在过去,这些玉米芯除了用作燃料,里面的营养几乎都被浪费了。而现在,在许家油坊村的蘑菇种植基地,玉米芯焕发了新生。
“以前,‘苞米瓤子’除了烧火,里面的营养都浪费了。现在通过循环利用,与玉米面、豆粕、麸皮混合,蘑菇长得好!”基地负责人李振新自豪地说。
“蘑菇魔法”的秘密
蘑菇长势良好,得益于基地采用的优质培养基。食用菌作为一种高效分解者,可以充分利用玉米芯中的营养成分。配合豆粕、麸皮等原料制作的培养基,不仅能让蘑菇长得宽厚肥硕、营养丰富,还能支持蘑菇长达半年之久的生长周期,让菌棒持续绽放“致富之花”。
“我们采用的培养基配方是玉米芯屑80%,麦麸18%,石膏粉和白糖各1%,磷酸二氢钾0.3%,水130%。”李振新介绍道。这种配方既能满足蘑菇生长的营养需求,又能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
“蘑菇魔法”的施展步骤
- 破碎:将玉米芯破碎成小块。
- 浸泡: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后放置几天,让玉米芯充分吸水膨胀。
- 添加辅料:加入适量石膏粉和石灰粉,再次搅拌均匀。
- 发酵:将处理好的玉米芯装入塑料袋中,封口后放置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一般发酵7-10天,期间需要翻堆2-3次。
- 接种:发酵完成后,将基质平铺,撒上菌种并轻轻按压,再装入塑料袋中封口。
-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棒移至培养室,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通风换气。
- 出菇管理:当菌丝长满基质后,将菌棒移至出菇场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雨打。
- 采收:当蘑菇长到一定程度时,进行采收。
“蘑菇经济”的魅力
利用玉米芯种植蘑菇不仅具有环保意义,还能为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据李振新统计,3栋暖棚每年冬季原本需要燃煤30多吨,现在只需要7吨多,节省成本两万多元。此外,李振新还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工人年均收入达3万元。不起眼的蘑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更释放了就业增收的大“蘑”力。
“蘑菇革命”的未来
德惠市蘑菇基地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利用玉米芯种植蘑菇的模式有望在更多地区推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从废料到财富,德惠市蘑菇基地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可以让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变成宝贵的资源。在这个充满“蘑”力的时代,也许下一个“点草成金”的故事,就发生在你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