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中国的探索与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中国的探索与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发展障碍,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急剧增长。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超过7%,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根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这意味着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在如此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中,时间银行置换养老服务成为一道更为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的养老路线。时间银行是一种新型的居家养老形式,参与者在自己身体状态稳定以及具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为高龄老人进行服务,并将自己的服务时长进行单位制的换算并进行累加储蓄,在将来遇到困难或者需要服务的时候,在同一服务体系下进行他人对自己的服务置换,即“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

二、我国养老社区现状分析

(一)我国社区养老现状

从我国人口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而言,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1. 老年人口激增,养老需求激增加、压力空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普查数据显示,人口数量压力逐渐减小,人口结构压力逐渐显现。截取国家统计局官网2012~2021年数据如图1所示,十年里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攀升,2021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0,056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2010年的8.9%增长到2021年的14.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1. 老龄化程度地区差异大,低龄老人成为主力军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在一个非平等数值状态,并且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普及度有所不同,自然会导致各个不同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讲,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老龄化程度也较高。

  1. 区域差异大

我国国土面积大、边疆辽阔,南方北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条件、风俗文化等都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南北两方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也有着地域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老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较大,对老年人的养老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我国社区养老问题对策

(一)时间银行新型养老模式的引入与实现

时间银行概念最早由埃德加·卡恩提出,他鼓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以时间为计量单位对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进行存储和提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现实生活中,大多数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人身体依然保持着健康,也不愿意与社会脱离联系,借助时间银行模式,有利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使其重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也为自己未来积累了保障。其次,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把希望寄托于家庭或政府都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法,养老服务多元化发展才是大势所趋。

(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

  1. 养老服务维度增加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下,社区作为第三方,架起服务对象和志愿者之间的桥梁,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直接接触完成养老服务。这种用时间兑换时间的形式会使整个过程不涉及收费问题,所以不需要第三方盈利性机构介入,对养老成本进行缩减,同时对社区的人力资源进行了合理利用,实现积极老龄化。

  1. 个体养老视角变更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不管对于服务者还是被服务者,都是具有平等性的,老人、志愿者、社区、政府等主体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是平等的,必须构建一个平等、互惠互利的公共服务体系。传统养老模式下,个体处于静态模式,每个人会在自己年龄大需要他人帮扶的情况下,去选择养老方案享受养老服务,属于一种被动模式。引入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后,每个人可以在自己年轻或者自己属于低龄老人时,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并存储时间,做到“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为自己以后的养老提前做好准备,属于主动模式。

  1. 社区养老分级化

分级化养老模式从区域分级和老人分级进行,老人分级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面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也应该不同。具体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评估:包括身体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沟通理解能力、家属照护提供能力、自我养老意愿、家属养老意愿、心理精神健康状态等方面。

四、我国时间银行社区养老实施现状

目前,国内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的发展在不断试点和扩展中,但不完善。试点地区包括江浙沪的部分地区、广东广州、四川成都、天津等地。国内的时间银行社区互助养老主要是由社区中年龄相对较小的老年人为社区中患病、孤寡或高龄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其服务的内容大都比较简单,例如对有需要者的日常照顾和陪伴或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

五、我国推广时间银行社区养老的建议

  1. 提高居民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了解度

加强宣传力度,结合传统观念扩大公众认知及参与程度。通过线上媒体的形式如公益广告等进行宣传,结合我国传统互助思想进行解释,让志愿者下社区宣讲,吸引鼓励公众参与,提高参与积极性,为时间银行的本土化运作提供思想指导。

  1. 引入保险机制,应对老年意外伤害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与传统的志愿服务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偿性,要建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过程中的风险预警、化解等各种机制。政府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广泛吸纳民间资本,从而设立互助养老服务社会保险基金、引入商业保险保障力度,或是聘请专人进行管理,或是通过与专业第三方的合作,将互助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纳入保障体系,进行风险防范和化解。

  1. 提供专业培训,建设高质量服务队伍

提升时间银行服务的专业性还可从市场存在的资源里进行挖掘,吸纳专业的照护服务队伍直接参与其中,形成社会参与的多元养老福利供给机制,提供专业化的养老照护服务。一方面,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起互助服务与企业的联动机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国家也应注重对养老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高校专业老师等资源也应得到充分利用,可以让高校老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从而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六、结语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所追求的养老服务也不再停留在物质方面,也逐渐体现在精神层面。尽管时间银行自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快速推行,但仍在本土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国内文献针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案例对个体社区的研究,一类是泛化的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两者都注重时间银行与志愿服务的结合,并从不同角度探讨该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遗憾的是,当前我国关于时间银行的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定量分析的匮乏让我们无法准确把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系统各组分的特征、问题发生的程度及其动态变化的趋势,进而无法实施精准的干预措施。借鉴国外及国内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经验,并分析其在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解决养老问题应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解决高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长期照顾的需求,从而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养老压力,进一步使得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