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成功实施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成功实施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
近日,哈尔滨市第二医院卒中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为一位51岁脑梗死患者开通了大脑生命“通道”。此次手术不仅展示了医院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还体现了神经内科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病情危急,创新手术方案显身手
半个月前,51岁的李女士突然出现言语障碍、右手活动不灵等症状。经检查,她被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再发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副主任于海艳接诊后,详细询问病情并进行查体,同时结合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史以及血压血糖控制欠佳等情况,给予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为腔隙性脑梗死,李女士被收入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进行治疗。
入院后,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靳春凤医生结合李女士症状体征,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头颅MRI+DWI+MRA检查提示:左额、颞、枕、左侧基底节、左侧脑室旁及顶叶为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考虑左侧大脑中动脉为此次脑梗死的责任血管。化验结果提示患者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蛋白尿等并发症已经出现。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系特聘专家、哈医大二院李瑞岩教授在为李女士进行检查后表示,目前患者梗死的范围散在而广泛,核磁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再发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如果不及时进行血管再通治疗,病情很可能逐渐加重。常规治疗方案为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狭窄情况后再择期行手术治疗。但由于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蛋白尿等并发症,此方案应用造影剂较多,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因此专家团队一致建议为患者进行“一站式”全脑血管造影+经皮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减少造影剂的应用。
“一站式”手术,精准治疗显优势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李瑞岩教授带领卒中团队先行为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其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立即给予经皮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迅速改善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状态,恢复其支配区血液供应。经过卒中团队严格的术后管理,一周后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家属送来鲜花和锦旗表达感谢。
此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卒中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卒中团队将继续竭尽全力,不断创新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快速、准确的治疗途径。医院卒中急诊绿色通道24小时开通,为患者提供全疗程规范诊治,为龙江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专家团队实力雄厚,医疗技术不断创新
李瑞岩教授是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科系特聘专家,现任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三病房副主任、卒中中心副主任,具有黑龙江省医师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卒中学会理事等多个学术兼职。他2013年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2009年于北京宣武医院进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获得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奖1项,主持黑龙江省级科研项目2项,省级教学课题1项,发表SCI学术核心论文及核心期刊20余篇。擅长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如急性脑卒中取栓术、脑动脉支架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慢闭开通术及脑动脉搭桥术等手术。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病房是医院重点科室,包含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亚专业组。在脑血管病方面,科室医师在常规疾病救治基础上熟练掌握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术、脑血管造影术、支架取栓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成型术、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等神经介入手术,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李瑞岩教授每周来院一天,负责出门诊、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治疗,李瑞岩专家团队配合医院手术治疗。
脑卒中治疗领域,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在脑卒中治疗领域,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涌现。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与上海微创神通公司合作研发的PCAR(经皮颈动脉逆流脑保护介入手术)系统,已完成多例临床手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该系统具有全清除斑块、全腔内微创、全程脑保护的特点,能有效防止术中栓子和斑块碎屑引起的颅内栓塞。与传统的CAS手术相比,PCAR手术路径更直接,手术时间更短,且无需切开颈动脉,实现了手术的微创化。
此外,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张玮教授与唯强医疗共同研发的ZIPPER™一体式主动脉弓覆膜支架系统,在2024年度国际血管及腔内血管治疗创新大赛中获得第一名。该系统采用主体支架一体式设计,包含一个外分支和两个内分支,可适应不同患者的解剖结构。其创新设计和临床表现得到了国际血管外科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成功实施的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展示了我国在脑卒中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手段,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