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检查,守护肝脏健康
乙肝五项检查,守护肝脏健康
乙肝五项检查是守护肝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乙肝感染,还能评估感染状态、监测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任的表现。让我们一起重视乙肝检测,为我们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吧!
乙肝五项检查的重要性
乙肝五项检查是守护肝脏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乙肝感染,还能评估感染状态、监测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是对自己和家人健康负责任的表现。让我们一起重视乙肝检测,为我们的肝脏健康保驾护航吧!
乙肝五项检查的具体内容
乙肝五项检查,也被称为“乙肝两对半”,是医生了解病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是否需要注射乙肝疫苗、是否在恢复期中、是否有传染性的重要检验方法。它实际上包含着5个项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另外,乙肝五项检查也分为定性检测与定量检测,定性检测的结果一般表示为阳性(+)或阴性(-),定量检测的结果一般表示为 mIU/ml 或 S/CO(化学发光法)。
这些指标又有什么意义呢?
HbsAg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感染后1~2周可检出HbsAg,是机体感染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之一,阳性表示已感染乙肝病毒。成人急性感染一般可持续6周,慢性携带者和病人可持续多年,甚至终生,是现症感染的标志。
抗-HBs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HBsAg相应的抗体,为HBV 感染恢复或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是保护性免疫指标。此项阳性提示:①接种乙肝疫苗后,获得了免疫力;②乙肝的恢复期或曾患乙肝并已愈,表示已有免疫力。
HbeAg (乙肝病毒e抗原):病毒复制标志。HBeAg阳性主要见于HBsAg阳性的乙肝病人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其中大多数伴HBV DNA阳性,提示有较强的传染性。
抗-HBe (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阳转后大多病毒复制低下,传染性降低,但有时也可检出HBV DNA,表明仍具有传染性。
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反映HBV感染的重要指标,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如何解读乙肝五项检查结果
知道了这些,乙肝两对半的报告又该怎么看呢?以定性的结果为例,组合如下:
一般情况下,抗体代表好事,抗原代表不好,而且,抗体和抗原几乎不会同时为阳性。因为他俩是配对的,只有剩余和多余的才会被检测出来。举个例子,如果检测到乙肝的表面抗体,这就代表抗体把病毒中和后还有剩余,敌弱我强。而如果他们都为阴性,也不是配对得刚好,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压根儿也没有乙肝抗体。
大三阳(135阳性):“大三阳”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描述,涵盖了三种乙肝抗原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原。这种状态通常表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且传染性较强。然而,是否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还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测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因此,可以说大三阳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严重。
小三阳(145阳性):小三阳是指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原阳性。这种情况下的病毒通常处于静止状态,不需要治疗,对健康的影响也较小。然而,对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如果肝功能检查异常且病情持续进展,就需要引起警惕。因此,小三阳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较轻。
大二阳(13阳性):大二阳是一种特殊的状态,指的是急性乙肝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同时肝脏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症状明显,患者需要对此保持警惕,并尽快接受治疗。
小二阳(15阳性):小二阳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状况,介于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进程,小二阳有可能转变为小三阳,也有可能变成大三阳。因此,小二阳的状态需要密切关注,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45阳性:这说明个体已在过去的某段时间里抵抗了乙肝病毒的感染,现在正处于恢复期,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他们在接触病毒的过程中有可能会自然产生抗体,通常会表现为这种情况。此外,一些人在接种疫苗后,又接触到了病毒,也可能出现“245阳性”的结果。
人体内的所有乙肝病毒指标均为阴性。这表明身体没有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也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没有抗体。这种情况在健康人群中很常见,他们没有接触过病毒,也没有接种过疫苗,因此体内没有抗体。
二阳:这说明个体已经产生了抗体,对抗乙肝病毒的感染。如果抗体水平超过100以上,则具有足够的保护作用,无需再接种乙肝疫苗。如果抗体水平在10-100之间,可能需要打一下加强针。如果抗体水平低于10,则需要按照标准接种乙肝疫苗。不过请注意,尽管第二项抗体是保护性抗体,但其他几项指标阴性时也说明身体可能处于免疫耐受期,这种情况下建议定期复查。
乙肝五项检查的适用人群
乙肝五项检查适用于以下人群: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
- 医务人员
-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 器官移植患者
-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 免疫功能低下者
- 易发生外伤者
-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 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
- 静脉注射毒品者等
如何预防乙肝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是乙肝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为乙型肝炎易感者,尤其是新生儿、有乙肝家族史、从事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及接触血液的实验人员更应该接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免费接种,分别于0、1、6月龄接种一针,第1针需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对于其他无免疫史高风险人群或抗体水平低下人群同样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为0、1、6月各接种一针,一般为20ug,接种后对乙肝疫苗常规免疫无应答的16岁及以上年龄的乙肝易感者,推荐接种1剂(60μg),经采血确认其抗体水平仍未达到阳转者再考虑接种第2剂,两剂间隔至少4周以上。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防控措施:
- 乙肝患者不献血,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指甲刀、耳饰等个人用品。
- 禁止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减少性传播乙肝的风险。
- 乙肝患者家属应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勤洗手,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避免与他人共用私人物品。
- 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