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系统创新寻人模式,38年失散家庭终得重聚
“团圆”系统创新寻人模式,38年失散家庭终得重聚
2024年10月22日上午,在四川绵阳,一场特殊的认亲场面令人动容。来自河北的刘先生在嵊州公安“和合”寻亲工作室民警商朝阳的陪同下,与阔别38年的父母骨肉重逢。这一感人场景,正是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成功运作的又一例证。
团圆系统的诞生与运作
“团圆”系统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是中国公安部为应对儿童失踪问题而推出的创新机制。该系统通过移动应用和新媒体平台,将儿童失踪信息迅速推送给公众,形成全民参与的寻人网络。截至2025年5月,系统已发布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成功找回2980名儿童,找回率高达97.6%。
系统接入了包括新浪微博、高德地图、支付宝、UC头条、手机淘宝、饿了么等在内的25家新媒体和移动应用,覆盖数亿用户。当有儿童失踪时,系统会根据地理位置推送信息,确保周边群众能够及时获取线索并提供帮助。
技术创新:DNA比对与移动互联的双重保障
团圆系统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DNA比对技术是团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信息系统,通过DNA数据库进行亲缘关系比对。这一系统在多个案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团圆系统的一大亮点。通过与各大新媒体和移动应用合作,系统能够精准推送失踪儿童信息,扩大信息覆盖范围。热心网友提供的线索,经系统官方微博核实后,能迅速转化为有效的寻人行动。
感人案例:38年寻亲路终得圆满
2024年10月,河北的刘先生在妻子小苏的鼓励下,决定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小苏通过嵊州警方寻亲民警商朝阳的抖音账号,了解到许多成功的寻亲案例,于是决定帮助丈夫寻亲。经过DNA比对,刘先生与四川绵阳的丁洪荣、文晓玉夫妇血样高度吻合。在嵊州公安“和合”寻亲工作室与绵阳公安胡祥雨工作室的紧密合作下,最终确认了亲子关系。
10月22日,刘先生在商朝阳的陪同下赶到了四川。父亲丁洪荣在来之前,便提前吃下了一颗速效救心丸,生怕见到儿子时太过激动犯了脑梗。当办公室大门打开,一对年轻的夫妇走了进来。夫妻俩一眼就认出男子就是自己丢失的儿子文文,立即抱住了他。而此时,刘先生见到自己的父母,双膝跪地早已泣不成声。
社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工具
团圆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个凝聚社会力量、传递正能量的载体。它改变了传统的寻人模式,将警方、媒体、公众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据统计,团圆系统微博已拥有84万粉丝,成为警民互动的重要平台。
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杨东表示,国务院反拐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国家反拐行动计划,逐步建立完善集预防、打击、救助、康复为一体的反拐工作长效机制。公安机关对拐卖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政策,实行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打拐DNA信息比对和来历不明儿童摸排等有效措施,坚决打击拐卖儿童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惩治拐卖犯罪分子,切实维护儿童合法权益。
未来展望:让每一个家庭都团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团圆系统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系统将进一步优化信息推送算法,提高DNA比对效率,同时拓展更多元的寻人渠道,让每一个失散家庭都能早日团圆。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平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在团圆系统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失散家庭得以重聚,无数破碎的心灵得以慰藉。未来,团圆系统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功能,让更多失散家庭得以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