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是身体预警信号,中医解析五大原因及调理方法
口苦是身体预警信号,中医解析五大原因及调理方法
最近,一位患者来到医院门诊,诉说每天早晨起床时嘴里发苦,就像喝了黄连水一样。这种症状刷牙也不能缓解,一直到吃完饭才会慢慢消失。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困扰着他,让他不由得焦虑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口苦不一定是生病,但晨起口苦表示可能有慢性病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是疾病的预警信号。比如不仅有口苦,同时还有腹痛、恶心,甚至呕吐或厌食,或者近期体重有明显下降情况时,应到医院检查。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口苦主要与以下几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胆湿热
《黄帝内经》中提到以口苦为主症的病名为“胆痹”,多以胆热、肝热为主要原因,胆汁上溢为主要病机。肝胆本身的疾病如乙肝、肝硬化等基础病引起的肝损害,胆囊的慢性炎症导致胆汁反流等都会导致口苦。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情志不畅,肝失于疏泄,郁久化火也会出现口苦。
脾胃功能失调
人体中焦正常的气机运转是脾升胃降,一般来说肝随脾气升,胆随胃气降。但现代人经常胡吃海喝、生冷辛辣不济,长此以往饮食积滞、痰湿内停。脾胃运化失常、中焦瘀堵。久而化热。胃气不降,胆气上逆口苦。又或者长期伤及脾阳,脾虚无力,肝木横逆克脾土。肝旺疏泄异常引发胆汁过溢。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胆汁反流和积食诱发的口苦都属于这一类。
心火旺盛
“苦为心之味,心为火之苗”,火性炎上,心神抑郁,郁而化火也会引起口苦。心火旺的症状常常会出现心烦、失眠、多梦、胸闷、心悸,舌红、舌痛或口舌生疮,尿频、尿急、尿痛。有一部分神经官能症患者可以归为这一类。
肾虚火旺
老年人及长期熬夜或生活不规律的亚健康人群。肾火上浮、虚阳外越,可见口苦舌干;还有肾水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失调胆汁也会上泛而口苦。
口腔疾病
口腔本身的疾病如牙龈炎、牙龈出血等是引起口苦的常见原因。
针对口苦,中医提供了多种调理方法:
改善生活方式:口苦患者除了积极应对原发疾病以外,也要积极改正不良坏习惯。多运动,保证睡眠充足。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特别是新鲜的绿色蔬菜。最好定期喝一些养胃的粥,比如小米粥,红豆粥等。
腹部按摩:晚上睡觉前对腹部进行按摩,可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防止胃胀气。
中药泡脚:睡前泡脚可以引火下行,每天晚上40°左右的热水泡脚,有条件可以用中药“温胆汤”泡脚,可以祛痰湿,调理胆郁痰扰所致口苦、失眠多梦、头眩心悸等。
食疗方案
决明子双花茶:金银花、决明子、胎菊、枸杞各5g泡水喝,每日3次。适合熬夜口臭、口苦、眼睛干涩、大便干燥。
玫瑰解郁饮:玫瑰花、百合、茯苓、桑葚5g泡水喝,每日3次。适合情志抑郁、口苦、易怒、长痘。
四神汤:莲子、山药、茯苓、芡实5g养生壶煮水,每日3次。适合脾胃差、口苦口黏、舌有齿痕,大便不调、食欲差。
中药治疗
肝胃不和:表现为胃胀、早饱、胃痛、胃部不舒服,以胃气上逆、胃失和降为主要表现,此类患者可以吃胃苏颗粒、气滞胃痛冲剂。
肝胃脾虚:表现为爱生气、两胁胀痛、大便稀溏、口苦,可以吃逍遥丸。
肝胆湿热:表现为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耳鸣耳聋、头晕头痛、两胁胀痛、胸脘痞闷、胃胀胃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大便虽然是不成形但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此类患者需要吃龙胆泻肝丸进行治疗,但是要注意要中病即止,不要长期应用,服用3-5天即可。
通过上述调理方法,大多数口苦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口苦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