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提醒:饰品有害金属超标,选购需关注安全标准
国家质检总局提醒:饰品有害金属超标,选购需关注安全标准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再次强调饰品中的有害金属问题,提醒公众关注饰品安全性。根据GB 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部分饰品如合金首饰、儿童银饰品等可能存在铅、镉等有害重金属超标的情况,长期佩戴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甚至中毒。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饰品时,应优先选择有安全检测证明的产品,并尽量减少佩戴次数,以保障自身健康。
有害金属:隐形的健康杀手
在饰品中,常见的有害金属包括铅、镉、镍等。这些金属虽然能增加饰品的光泽和耐用性,但对人体健康却存在严重威胁。
铅是一种累积性毒物,可导致腹泻、呕吐、头晕、昏迷、贫血、肝肾损害等。特别是对儿童和孕妇,铅会影响胎儿及儿童脑发育,导致智能发育迟缓、体格生长受阻、学习能力下降等。儿童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5倍以上,且对铅的敏感性极强,长期佩戴铅超标的饰品会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镉会破坏骨骼、肝肾,引起肾衰竭、高血压等疾病。汞则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大,被食入后会沉入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砷具有剧毒,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癌性。镍是最常见的致敏性金属,约有20%的人对镍离子过敏,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镍过敏能常无限期持续,患者所受的压力、汗液、大气与皮肤的湿度和磨擦会加重镍过敏的症状。摄入过量镍会引起中毒。
如何安全选购饰品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饰品,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选购建议:
查看元素含量:正规的产品会标注内里的元素含量,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标签,如铅、汞、砷等元素最大量为1000mg/kg、K金饰品需要镍含量<5%。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饰品一定要去正规的场合,切不可贪小便宜购买路边摊、抽奖的东西,可能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索要票据:买完饰品后要留存票据,如质保单、销售单据以及检验证书等,查看票据上的信息是否与商品一致,在之后出现问题时也能更好维护自身权益。
儿童饰品需谨慎:儿童饰品应选择符合ASTM F2923或加拿大SOR/2018-82等国际安全标准的产品,特别注意铅、镉等重金属的限量要求。
银饰变黑:并非排毒而是化学反应
很多人认为银饰变黑是身体排毒的表现,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科学。银饰变黑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氧化反应:银首饰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银附着在表面上。
硫化反应:人体内的蛋白质含有硫元素,排出的汗液内会有部分硫离子,在空气氧化作用下会与银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汗液作用:长时间贴身佩戴时,身体产生的汗液中含有氯离子、钠离子等,这些物质会加速银的氧化过程。
有些人佩戴银饰不会变黑,这主要与个人的生活环境、体质以及饮食的保养相关。一些人本身很少出汗,或是所处的环境内硫化物含量很低,这些都会影响银饰是否变黑。此外,一些厂家会在银饰生产时在外围镀一层保护剂,可有效延缓银饰的氧化速度。
饰品虽能点缀我们的生活,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选购时要擦亮眼睛,注重材质安全,才能真正享受饰品带来的美丽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