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认知重构(改变“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9: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认知重构(改变“非黑即白,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生活中发生了一些小事,本来无关紧要,可你却一遍遍地想着它,甚至觉得它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引爆。或许是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或许是工作中的一个小失误。这些事情本身并不大,却在你的脑海中被无限放大,困扰着你,影响着你的情绪和行为。

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喜欢“制造麻烦”?

其实,这是我们认知的一部分。我们的大脑有时像一个顽皮的解读器,会将一些中性事件解读为威胁、失败或者挫折。一次无关紧要的会议失误可能会被脑补成“我能力不行”“我会被辞退”,一条未读的消息可能会被解读成“他不在乎我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但让我们情绪低落,还可能让我们陷入更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大脑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这背后有一个心理学原理,叫认知扭曲认知扭曲是一种思维习惯,它使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偏离现实。例如,夸大负面事件、忽略正面信息、过度归咎于自己等,都是认知扭曲的典型表现。而当这种扭曲的思维方式持续存在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就会不断累积。

如果告诉你,有一种方法可以打破这种思维的牢笼呢?这就是今天要谈的主角——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是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旨在帮助我们识别并挑战那些错误、消极或不合理的思维,从而重新构建更健康、更现实的认知方式。通俗一点说,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大脑,将那些原本让我们感到焦虑的想法进行“重新装修”,让它们不再成为困扰我们的源头。

让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你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工作汇报,突然你想起上次汇报时的某个小错误。你开始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认为这次汇报也会像上次一样搞砸。接着,这种想法开始蔓延——“我不适合这份工作”“大家一定会觉得我很差劲”。

认知重构会如何帮助你呢?第一步,你需要识别出这些自动产生的消极思维,然后问自己:“这些想法真的可信吗?”你可能会发现,其实上次的汇报表现还算不错,那个小错误根本没有影响最终结果。第二步,考虑更合理、更健康的替代思维。也许你可以告诉自己:“这次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不会重复同样的错误。”

这并不是自我欺骗,而是从一个更真实、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长此以往,这种练习会帮助你慢慢打破那些束缚你情绪的负面思维,让你的大脑学会用更健康的方式看待问题。

科学的背后

认知重构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大量科学研究的支持。它是认知行为疗法( CBT)的核心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认知重构不仅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还能长期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Beck等人的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减少抑郁症患者的负面思维,并帮助他们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近年来,更多研究发现,认知重构还能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你准备好启动你的大脑魔法了吗?

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但是,认知重构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我们不断自我觉察、练习,并且有时需要专业人士的引导。如果你想尝试,不妨从今天开始,观察自己对事情的第一反应,并问自己:“我是不是过度夸大了某个负面结果?”或者“有没有更合理的解释?”

最后一个小问题:

你能回想一下,最近一次让你烦恼的事情吗?如果那件事情现在发生了,你会用认知重构的方法重新解读它吗?

参考文献

Beck, A. T., Rush, A. J., Shaw, B. F., & Emery, G. (1979). Cognitive therapy of depression. Guilford Press.

Hofmann, S. G., Asnaani, A., Vonk, I. J., Sawyer, A. T., & Fang, A. (2012).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6(5), 427-44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