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畲族文化活化石”青水畲寨
探访“中国畲族文化活化石”青水畲寨
青水畲寨,这座拥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被誉为“中国畲族文化活化石”。这里不仅保留着260座畲族古建筑,包括170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4处土楼和3处廊桥,还传承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腔戏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腔傀儡戏。每年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青水畲寨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让人们深入体验畲族文化的魅力。
千年古寨,文化传承
走进青水畲寨,仿佛穿越回千年前的畲族村落。这里的古民居、廊桥、石阶,无不诉说着畲族先民的智慧与匠心。170座古民居错落有致,黛墙青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4处土楼,以其独特的圆形结构和坚固的夯土墙,展现了畲族先民的建筑技艺。3座廊桥横跨溪流,不仅便利了交通,更成为村民们休憩、聚会的场所。
青水畲寨的文化传承,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大腔戏,这种古老的戏曲形式,以其粗犷豪放的唱腔和夸张的表演风格,展现了畲族人民的热情与奔放。大腔傀儡戏,则将这种艺术形式推向极致,通过精妙的木偶操作,演绎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畲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新,时代新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水畲寨并没有让这些文化遗产沉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是通过创新与保护,让它们焕发出新的生机。
近年来,青水畲族乡积极创建美丽乡村,以“拆改、修缮、利用”多举措提升畲乡历史文化风貌。通过整修石板路、治理水污染、实行封山育林,整治村容村貌,让生态资源变成“绿色宝藏”。如今,青水畲族乡森林覆盖率达到85.3%,每年吸引近30万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青水畲族乡推出“轻租重修、以用为养”古民居租养新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保护了古民居,还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路。目前,青水畲族乡已先后打造了“以乐剪纸馆”“梦想小院”等一批适应年轻化、市场化的传统古民宿。
青水畲族乡还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艺术、习俗、美食等多种价值,有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产业。每年的美食摆盘、做乌米饭、迎菩萨等多样民俗活动,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青水畲族乡通过不断创新文化节庆的内容和形式,将三月三、玉米节、七月初一、农民村晚等文娱活动打造成畲乡的“文化名片”。
两岸交流,文化共鸣
青水畲族乡与台湾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近年来,青水畲族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两岸文化交流。2023年,青水畲族乡与上海采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大腔戏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对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依存的重要文化古建筑场所进行修缮和展演剧场、排练厅、传习厅、展示厅等展厅配套建设。同时,组建工作专班大力挖掘“成功文化”,推动海峡两岸弘扬郑成功爱国主义精神研讨会在永安成功举办。
青水畲族乡还创建了三房兴贤坊郑成功先祖地两岸交流文化名片,讲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示范的青水故事。通过打响青水这两张“王”牌,积极开展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创新打造“福籽同心爱中华”集群品牌,发挥“开闽圣地”、“成功祖地”根脉文化作用,让青水畲乡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坐标”。
青水畲寨,这座“中国畲族文化活化石”,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它不仅承载着畲族千年的文化记忆,更在创新与保护中,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