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适量脂肪摄入更护心,极低脂饮食或增风险
最新研究:适量脂肪摄入更护心,极低脂饮食或增风险
许多人对低密度脂蛋白(LDL),也就是俗称的“坏胆固醇”存有负面印象,将其视为心血管疾病的元凶,甚至为了降低胆固醇,采取极低脂饮食。然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的最新研究显示,极低脂饮食反而可能提升小颗粒致密LDL,增加心血管风险。
LDL“大颗粒浮性”不易附着在血管壁 小颗粒才是坏蛋
三树金莺诊所体重管理主治医师萧捷健指出,LDL实际上有两种形态:“小颗粒致密LDL”和“大颗粒浮性LDL”。小颗粒致密LDL比较危险,容易卡在血管壁上,成为动脉硬化的帮凶;而大颗粒浮性LDL则相对安全,不易附着在血管壁上,反而可能帮助胆固醇运输,维持身体平衡。
萧捷健进一步解释,人体血管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而胆固醇则是需要送达到特定地点的“货”。由于胆固醇无法在血液中直接流动,因此需要“脂蛋白”这种特别的运输工具帮助它达到目标。高密度脂蛋白(HDL)就像遵守交通规则的车,负责清理多余胆固醇并运回肝脏处理,因此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低密度脂蛋白(LDL)也运送胆固醇,但它们就像不守规矩的机车快递,常在血管内壁“卡住”,引发“车祸”般的堵塞,最终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等后果。
大颗粒浮性LDL是安全运输车
萧捷健表示,许多人把LDL当成坏人,实际上是因为把两种LDL混为一谈。研究显示,适量摄取如椰子油的天然饱和脂肪,可以增加大颗粒浮性LDL的比例,而不会像小颗粒致密LDL那样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大颗粒浮性LDL就像稳重的货车,负责安稳地运输胆固醇,不会造成堵塞。
最近有些研究(例如LMHR study)发现,高脂肪饮食的受试者在超过两年高胆固醇血症后,电脑断层血管造影并未见到钙化或非钙化斑块的证据,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降低小颗粒致密LDL的饮食策略
萧捷健强调,真正该担心的是小颗粒致密LDL,它们不仅体积小,且容易氧化,被免疫细胞误认为“敌人”,引发炎症反应,并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坚硬斑块,最终可能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致命问题。要调整小颗粒致密LDL和大颗粒浮性LDL的浓度,萧捷健建议可以这样做:
1.适量摄取脂肪,避免极低脂
适量摄取32%~46%的脂肪,可增加大颗粒浮性LDL,减少小颗粒致密LDL。反之,低脂饮食(10%~25%脂肪)则可能增加小颗 粒致密LDL。
2.减少小颗粒致密LDL的食物
高纤维食物如燕麦、蔬菜和水果,能降低小颗粒致密LDL的生成。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酪梨和坚果,有助于提升HDL,并降低小颗粒致密LDL浓度。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如深海鱼中的Omega-3,可降低小颗粒致密LDL含量。
3.增加大颗粒浮性LDL的食物
适量的饱和脂肪,如椰子油中的肉豆蔻酸(C14),可增加大颗粒浮性LDL。抗氧化食物如莓果、葡萄、绿茶,有助于减少LDL氧化,使LDL颗粒较大,降低形成斑块的几率。
4.避免增加小颗粒致密LDL的食物
精致糖和高GI食物如白面包、含糖饮料,会增加胰岛素浓度,促进小颗粒致密LDL的生成。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如人造奶油,会增加小颗粒致密LDL,提升心血管风险。
医:不要“妖魔化”某种食物
萧捷健直言,这项研究颠覆了过去“一律减少饱和脂肪”的观念。事实上,适当摄取饱和脂肪有助于促进LDL颗粒的“良性转变”,增加大颗粒浮性LDL的比例,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而非一味地避免某些食物;但也千万不要开始狂吃牛排,红肉吃太多伤肾,大颗LDL过多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