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5111公里智能管道创多项世界之最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5111公里智能管道创多项世界之最
12月2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以下简称“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年输气能力增至380亿立方米,达到最高水平。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自黑龙江黑河一路南下输送至我国东部地区,最终直抵上海,为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创新赋能能源新通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长5111公里,途经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四大油气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按照北段、中段、南段分段建设。南段工程起自河北永清,止于上海,全长1509公里,其中新建安平—泰兴段和南通—甪直段管道共1243公里,安平—泰兴段管道已于2022年投产运行。本次完工的是中俄东线南通至甪直段工程,也是中俄东线的最后一段工程。
这条管道工程不仅规模宏大,更凝聚着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最新技术成果。作为我国首条智能管道样板工程,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了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材料和12兆帕高压力等级设计,达到了世界级水平。全线采用全自动化焊接、智能巡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运维。
特别是在江苏南通的长江盾构穿越工程中,建设者们攻克了多项世界级难题。这条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长隧”的管道工程,隧道水平长度约为10.226公里,管道埋深最深处距离江面超60米,隧道内径达6.8米,是目前世界油气领域单向盾构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口径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油气管道穿江盾构工程。
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中俄东线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我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境天然气长输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9年12月北段投产通气以来,中俄东线累计输气量已突破800亿立方米,不仅形成了新的全国供气格局,还带动了沿线产业转型升级,惠及4.5亿人口。
全线贯通后,中俄东线供应沿线的天然气资源将更加充足、更有保障。预计2025年,通过中俄东线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加近50亿立方米,届时总量约占当前国家管网集团向长三角地区输气量的五分之一,有效提升区域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
地缘政治的新篇章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不仅是一次能源合作的突破,更是中俄两国战略互信的重要体现。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这条管道的贯通为中俄两国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靠的能源供应渠道。
随着中俄东线的建成,俄罗斯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08亿立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323.1亿立方米。中国市场在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中的占比,从2021年的5.7%,上升到2023年的23.3%。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有望成为俄罗斯管道天然气的最大市场。
未来展望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中俄能源合作迈入新阶段。这条管道不仅为我国提供了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也为俄罗斯开辟了新的能源出口市场。随着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这条管道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