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入选十大考古发现,实证中原文化东传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入选十大考古发现,实证中原文化东传
近日,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因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重要的学术价值,成功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寺庙址不仅是中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时期的佛寺,也是东北地区已知最早的佛寺遗址。通过发掘出土的大量佛教造像残片和铭文瓦当,专家们得以深入研究中原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影响。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和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现:填补历史空白的重要遗址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自2016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珲春市古城村1号寺庙址、2号寺庙址进行了连续8年主动性考古发掘,并开展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发掘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获取了大量考古学材料。
古城村1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出土佛教造像残片2000余件、瓦件残片8.38吨。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为研究三燕佛教东渐高句丽提供了重要证据;所获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则为探讨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古城村2号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国高等级佛寺,发现了舍利地宫,在地宫内发现了一件铁函,外部以“双丝绢”包裹,函内共发现金、银、铜、锡、玻璃、木、珊瑚等多种材质的遗物3555件,其中1件金瓶内置7件银珠,应系珍贵的“影骨舍利”。为研究我国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及探讨我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历史意义:见证中原文化对东北边疆的影响
古城村寺庙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图们江流域高句丽考古遗存的空白,更为研究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并向周边地区传播。高句丽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权,其佛教文化的发展深受中原影响。古城村1号寺庙址出土的“壬子年六月作”铭瓦当,明确记录了寺庙的建造时间,为研究三燕佛教东渐高句丽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大量北朝晚期风格的佛教造像残片,展现了中原佛教艺术对高句丽地区的影响。
学术价值: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古城村寺庙址的发掘展示出南北朝隋唐时期在中原文化影响下边疆地区佛教物质文化的传入与发展过程,对实证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相关学者表示,该遗址的发掘,展示出南北朝隋唐时期在中原文化影响下边疆地区佛教物质文化的传入与发展过程,对证实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意义: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反映了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处简单的考古遗址,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3年3月28日,珲春古城村寺庙遗址获选 “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这也是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通化万发拔子遗址、延边西古城遗址、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和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后,第五次获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古城村寺庙址的重要学术价值,也彰显了吉林省在文物考古领域的突出贡献。
今年,“庄严轮奂——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考古成果展”带着168件文物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出,其中许多文物都是首次公开面对观众。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辉煌,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东北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珲春古城村寺庙址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东北地区佛教文化发展的神秘面纱,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视角。这一重要发现,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