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老产业破13万亿:智慧养老引领产业变革
2024年养老产业破13万亿:智慧养老引领产业变革
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迎来重要里程碑——市场规模突破13万亿元。这一惊人数字背后,是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和养老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2.17亿,占总人口的15.4%,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一背景下,养老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者的关注。如何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了当前养老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人口老龄化:养老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左右,这一数字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3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趋势不仅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对养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迎来最大规模的“退休潮”。每年将有超过2000万的“60后”群体退休。与传统老人不同,“60后新老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思想观念更开放、知识视野更开阔、消费能力更强,其养老需求已从基本的健康医药转向更广泛的领域,如美容、旅行、智能设备等。这一变化为养老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智慧养老: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养老产业正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智慧养老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燕山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地区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级服务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养老服务数据实时归集管理,服务资源统筹调配,服务项目统一上传,服务质量全程监管的闭环管理。此外,燕山地区还实施了享老云健康远程医疗、安全一键呼等八项惠老服务项目,开启了居家智慧养老生活的新模式。
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层出不穷。在健康管理方面,针对独居、半失能、失能等老人,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中医数字化等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在生活服务方面,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服务场景。例如,饿了么平台在北京、上海等地试点惠老助餐外卖配送服务,将政府养老服务补贴与互联网平台打通,将线下打折优惠场景搬到线上平台,便利“银发群体”居家用餐服务。
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智慧养老产业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目前,我国中高端适老产品较少,主要依靠进口,自主设计、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的产品仍显不足。例如,老年护理人员缺乏,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我国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还处在研发、试验阶段,与老年人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容忽视。智慧养老产品及服务大多要求老年人具备一定的数字技能,但大量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时存在“不敢用”“不会用”“用不好”等问题。据统计,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中有39.8%是非网民,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类信息,限制了智慧养老产品的普及和应用。
借鉴国际经验,探索中国模式
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全球性挑战,日本等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日本在智能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如智能家居企业注重设计易于操作和理解的智能设备,开发健康管理和日常辅助功能,提供安全监控、紧急呼叫系统以及家庭照护设备。这些经验为中国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望未来:20万亿市场的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养老产业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到2027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万亿元。这一庞大的市场潜力,必将吸引更多的创新和投资,推动养老产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养老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智慧养老作为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将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驱动下,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这也为投资者和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的持续发展,中国养老产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