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以停火协议背后的博弈与挑战
黎以停火协议背后的博弈与挑战
黎巴嫩和以色列在美法两国的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该协议于当地时间27日凌晨4时生效。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和真主党对此表示欢迎,但真主党也强调会视以色列的行为决定是否维持停火。此协议被视为拜登政府的重要外交成果之一,但也引发外界对其能否持久的质疑。以色列希望通过停火协议重整部队,应对伊朗威胁,而真主党则希望借此机会恢复实力。
停火协议的具体内容
根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停火协议规定双方初步停火60天,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人员将离开与以色列接壤的黎巴嫩南部地区,以色列国防军将撤回以色列境内,联合国维和人员和黎巴嫩部队将进驻黎南部地区。
具体实施将分几个阶段:
第一步,冲突双方停止敌对行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撤至利塔尼河以北地区。
第二步,以色列国防军从黎南部撤出。
第三步,双方就争议边界地区进行谈判,以确定以黎两国边界。
各方的立场和反应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停火协议符合以色列的利益,能够执行的协议才是好协议。他强调,以色列仍将保持完全的军事行动自由,如果黎巴嫩真主党违反停火协议,试图在黎以边境地带重建武装,以色列将发动反击。对真主党任何违反停火协议的行为,以色列都将以武力回应。
黎巴嫩真主党政治委员会副主席马哈茂德·卡迈提表示,真主党对协议的态度取决于以色列是否会再次发动袭击。卡迈提还说,真主党方面正评估协议内容,“我们当然希望侵略结束,但不能以牺牲黎巴嫩国家主权为代价”。
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表示,黎政府致力于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黎军将强化在南部地区的存在,与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紧密合作。米卡提呼吁国际社会督促以色列遵守停火协议,撤出其占领的所有地区。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欢迎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达成停火协议,希望这一协议可以结束以黎两国人民所承受的暴力、破坏和苦难。古特雷斯敦促各方全面遵守并迅速履行根据该协议所做承诺,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执行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
协议的可行性和前景
尽管停火协议已经生效,但其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中东问题研究专家指出,该协议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双方是否遵守承诺、黎巴嫩内部是否稳定、国际社会是否支持以及联合国相关决议能否有效执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舒梦表示,“中东地区的深层矛盾依旧存在,双方的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一旦形势出现变动,冲突有再次爆发的风险。”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教授牛新春分析指出,落实停火协议实际上有三个步骤。第一,黎巴嫩真主党先要撤到利塔尼河以北;第二步,黎巴嫩政府军要部署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以南;第三,以色列军队才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实现起来的难度有几个:第一,谁先撤,黎巴嫩真主党是否同意先撤是一个问题。第二,谁来保证黎巴嫩真主党能够撤走,是由黎巴嫩政府军来保证和落实的。但黎巴嫩政府军有没有这个能力,有没有这个意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指出,在这个协议当中,存在着很多模棱两可的原则,以色列只要认为在黎巴嫩出现了任何对以色列的威胁,以色列方面都可以进行反击。实际上,以色列在黎巴嫩所要求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行动上的自由,以色列可以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和“仲裁员”。所以今后以色列是否能够有效对自己进行一个规约,按照相关协议来执行,实际上是存在不确定性的。
地区影响和未来展望
黎以停火协议的达成对中东地区局势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协议有助于缓和黎以边境紧张局势,并可能使得以色列能够将精力转向伊朗和哈马斯等其他威胁;另一方面,该协议有助于缓和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并可能促使“抵抗轴心”中的其他各方冷静下来。此外,第三方国家参与监督协议的执行,有助于提升各方之间的信任。
然而,中东地区的深层矛盾依旧存在,双方的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冲突有再次爆发的风险。专家指出,中东地区的深层矛盾依旧存在,双方的立场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冲突有再次爆发的风险。
在政治格局方面,巴以冲突仍将是中东政治的核心焦点,其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以色列在军事上虽具优势,但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反抗精神和意志顽强,双方冲突可能长期化、复杂化、国际化,甚至存在冲突外溢风险。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东地区部分国家已经意识到过度依赖石油经济的风险,正积极探索经济多元化发展路径,如阿联酋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服务等非石油产业,沙特也在努力推动非石油领域的投资和发展。
在社会文化方面,伊斯兰教在中东社会文化中仍占据核心地位,宗教信仰将继续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不同教派、民族之间的关系将在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不断调整和演变,如何实现宗教与民族的和谐共处,将是中东社会面临的长期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