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AI助力核聚变新突破
普林斯顿AI助力核聚变新突破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的研究团队最近在核聚变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3D磁场优化系统,成功抑制了托卡马克装置中的边缘爆发(ELM),并显著提高了聚变性能。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核聚变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也为实现清洁、安全和几乎无限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新的希望。
AI助力托卡马克装置突破
托卡马克装置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强大的磁场将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环形空间内,以实现聚变反应。然而,等离子体在高温下极易发生撕裂和边缘爆发,导致聚变反应中断。如何稳定控制等离子体一直是核聚变研究中的重大难题。
PPP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AI模型,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装置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的实时预测,提前300毫秒就预测了核聚变中的等离子不稳定态,并避免了等离子体撕裂的问题。如果没有这种干预,聚变反应很可能就会突然中断。拥有这项技术后,科学家可以防止可控核聚变的中断,产生足够能量所需的高功率聚变反应,也就更有可能了。
全自动3D磁场优化
在最新的研究中,PPPL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了一种全自动3D磁场优化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等离子体状态,并通过调整外部3D场线圈的电流分布,抑制边缘爆发,同时保持等离子体的高约束状态。
这一突破性进展首次在两个不同的托卡马克装置——DIII-D和KSTAR上实现了无边缘爆发操作,同时将聚变性能提高了高达90%。研究团队表示,这种基于机器学习的优化方法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未来可以直接应用于ITER等大型聚变实验装置。
全球核聚变研究进展
除了AI技术的突破,近期全球核聚变研究领域还有其他重要进展。例如,英国的欧洲联合环(JET)创造了新的核聚变能量输出纪录:使用0.2毫克氘氚燃料,在5秒内产生了69兆焦能量。在中国,位于合肥科学岛上的东方超环“人造太阳”也正在向更长时间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发起挑战。
此外,核聚变产业公司数量快速增加,融资总额持续增长,全球聚变公司2023年累计融资超过62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星环聚能和能量奇点在近两年来均已获得两轮融资,且融资金额颇高。
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但聚变能源距离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可控”和“商业化”,还需攻克技术、材料、工程等多重难题。然而,AI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距离实现清洁、安全和几乎无限的能源供应的目标正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