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助力骨折矫正手术,精准治疗提升康复效果
3D打印助力骨折矫正手术,精准治疗提升康复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能够恢复正常功能,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受限、痛症等后遗症。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应用,骨折矫正手术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对于骨折患者,医生会根据其骨折部位及严重程度等,建议合适的方案,如石膏固定、牵引治疗或手术等。如骨折发生于前臂、小腿或大腿,以往通常建议患者卧床休息或接受牵引治疗,以减少患处的活动,从而增加骨头愈合机会。不过,采用此类保守治疗,视乎患者的状况,愈合效果可能未如预期。另外,若涉及较复杂的骨科手术,即使术后患处愈合,关节的旋转角度亦有机会存在偏差。
后遗症未必会于术后立即出现,通常相隔一段时间后,患者才渐渐发现四肢变形或左右不对称、骨折处仍有痛感,或难以发力和做出精细动作,甚至出现关节提前退化等情况。医生会先为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检查有否出现骨骼长短不一、倾斜或旋转错位等问题,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求,建议最适切的治疗方案。
若情况严重或有个人需要,患者可考虑接受骨折矫正手术,现时更可利用3D打印技术,进一步提升手术的精准度。以常见的手腕桡骨骨折为例,医生于术前会先为患者安排电脑扫描,以评估桡骨的移位程度及角度,并以3D打印技术制作所需置入体内巩固组件的模型,电脑系统可计算变形桡骨上螺丝孔的位置和方向,协助医生规划个人化的手术路径和具体方案。手术期间,医生会先将模板固定于桡骨上并进行钻孔,其后使用预先钻好的螺丝孔对准桡骨轴,将另一模板固定,达至恢复原位的效果。
曾经有病人在滑雪期间受伤,导致小腿胫骨骨折,术后一边脚呈「外八字」,但当时未有立即接受矫正治疗。事隔一年,最近病人因双腿受力不平均,出现膝盖疼痛,他希望改善外观问题和痛症,医生建议其接受矫形手术。术后病人的康复进度良好,双足外观回复正常,预计不久的将来可重新滑雪。
近年运动风气盛行,市民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应量力而为,并做好热身、选择合适装备及安全的场地,以降低运动创伤及所引致骨折的风险。
本文作者:潘卓庭医生,港怡医院骨科名誉顾问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