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专家解析六大预防要点
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专家解析六大预防要点
脑血管意外,又称卒中或中风,是一种严重的医疗急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据统计,脑卒中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然而,通过采取一些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控制高血压: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关键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对脑血管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关键。
定期监测血压: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饮酒、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
健康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压。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尽早戒烟,避免二手烟的危害;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减轻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如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合理饮食:为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减少加工食品和高钠调味品的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管健康。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等。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限制糖分摄入:过多的糖分摄入会增加体重和血糖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适量运动:让血管更年轻
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还是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均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有研究发现,工作相关的身体活动可降低36%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参加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达15%。在能耐受的范围内,身体活动的时间或强度越大,获益越大。而缺乏身体活动,被列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成年人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卒中。
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运动等)。
对于日常工作中久坐不动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进行一次短时(2~3分钟)身体活动。
戒烟:远离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
吸烟对血管危害非常大,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影响脑血流灌注,严重的可导致脑梗。需要注意的是,吸烟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就越大。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潜在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的潜在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饮酒、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还应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全面了解身体状况。
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管检查尤为重要,最佳的选择是“一站式头部核磁检查”。头核磁共振功能繁多,可分为不同的扫描序列和成像,“一站式”包括头部核磁平扫(MRI)、脑血管成像(MRA)、弥散成像(DWI)。MRI可查看颅内是否有脑肿瘤、脑梗塞、发育畸形等疾病;MRA可用来发现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疾病;DWI常用来判断是否发生急性脑缺血。“一站式”可以通过一次扫描完成脑内占位、血管疾病、脑梗的筛查,为“人体的指挥部”完成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其他注意事项
保持健康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限制酒精摄入:过量饮酒会增加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学会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定期复查: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并定期复查。
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脑血管意外的风险。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大脑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