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颜红英冒死送解放军过江,50年后才为人知
19岁颜红英冒死送解放军过江,50年后才为人知
1949年4月22日傍晚,长江北岸的扬中岛上,万船竞发,炮火连天。在这一片硝烟和混乱中,一位身材瘦弱的大辫子姑娘正拼尽全力划着船桨,汗水一滴滴浸在额头上也顾不上擦拭。她就是颜红英,一个年仅19岁的普通农家女,却在这一刻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是一场关乎中国命运的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书上签字,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随即下达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百万雄狮在长江北岸集结,准备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颜红英一家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要求参加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他们改装了自己的船只,并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训练。4月22日下午,颜红英和父亲、妹妹一起驾驶渡船,运载两个班的解放军战士。尽管敌机不断轰炸,船只被炮火击中,颜红英仍坚持划船,脸颊和脑部受伤也不退缩,最终成功将战士们送到长江南岸。
这一幕恰好被新华社记者邹健东捕捉到,他迅速按下快门,拍摄下了这张名为《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照片。这张照片后来成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然而,邹健东并不知道这位在敌人炮火中冒死将解放军送过大江的大辫子姑娘的姓名。新中国成立后,邹健东始终不能忘记渡江战役中百万雄狮过大江的壮观场面和奋力划船的小姑娘纤弱的身影。他多次托人在南京的报刊上刊登照片和文章《扬中的小姑娘,你在哪里?》。当年渡江战役的指挥员之一、中央军委副主席看到南京电视台为纪念南京解放50周年的电视片《风雨中山路》中这张照片感触良多,指示“一定要找到这位小姑娘。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过不了江。”
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1999年渡江战役胜利50周年时找到了这位小姑娘。她就是颜红英,当年只有19岁,船上还有17岁的妹妹和她的父亲。颜红英一家也因在渡江战役中的突出贡献荣立了二等功。
解放后,颜红英嫁到了苏州吴江农村,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再也没有对别人讲起过渡江战役中的英雄壮举。直到50年后,当邹健东将那张珍贵的照片亲手交给她时,这段尘封的历史才重新浮现。
为了纪念渡江战役和扬中人民的贡献,2014年,扬中市在“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原址上建设了渡江文化园,并树立了由原国防部长梁光烈题写的主题雕塑。这座雕塑不仅是对颜红英个人的纪念,更是对无数像她一样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的致敬。
颜红英的故事,是中国革命胜利密码的最好诠释。正如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所观察到的:“他们用他们的意志、用他们的口号从那里唤起了国民党以及日本人所不能想象得到的力量。这力量来自人民。”颜红英用她的行动证明了,正是无数普通民众的无私奉献和勇敢无畏,支撑起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如今,颜红英虽然已经离世,但她的精神却在后代中得到了传承。她的外孙陈亚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多次在国外保卫中国大使馆。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正是对颜红英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