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互免签证,旅游经济双丰收
中泰互免签证,旅游经济双丰收
中泰互免签证政策自3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显著提升了两国间的旅游和经济交流。根据“携程”平台的数据,政策公布后,泰国相关关键词搜索热度大幅上升,预计2024年中国赴泰游客将达到800万人次,极大促进了泰国旅游业的复苏。同时,简化旅行手续也促进了两国商务人士的交流,提高了商务活动的灵活性和效率,进一步推动了中泰经贸合作的发展。这一政策不仅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加深了两国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为区域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旅游经济双丰收
在泰国曼谷素万那普机场免税店,两名中国游客正在购买当地特色产品。在泰国南部甲米府兰塔岛近海,中国游客搭乘小船拍摄日出。湄南河畔,午后晴空,众多游客来到泰国曼谷郑王庙参观打卡。来自浙江的郁凡身着传统泰服、头戴同色系泰式发簪,在台阶上寻找最佳角度拍照。她告诉记者,自己特意趁着免签赴泰旅行。“我已经去了曼谷的暹罗广场、水门寺等景点,过两天还要去普吉岛游玩。”
今年3月1日,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中泰游客互访热度持续攀升。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今年以来泰国累计接待外国游客超过937万人次,创造收入约4547亿泰铢(1元人民币约合5.13泰铢),其中中国游客超过175万人次,稳居榜首。中国游客的到来推动了泰国旅游业的复苏。张哲宸是泰国芭堤雅的酒店从业者,今年3月以来他明显感受到当地旅游业持续升温。他说:“3月以来,我们酒店的入住率超九成,芭堤雅的大街小巷和海滩上多了不少中国游客。”泰国观光协会秘书长阿迪·猜拉达那农表示,2023年中国赴泰游客约350万人次,在泰中互免签证等政策推动下,预计今年将增至600万到800万人次。
商务交流更便捷
成立于2006年的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来,工业园区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吸引了近250家中国企业入驻,5万余名泰籍员工在这里工作。在中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这些员工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是泰国北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到中国企业工作让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5岁的侬努对记者说。侬努和丈夫都在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南100多公里处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工作,是园内企业通用股份子公司通用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最早聘请的一批泰籍员工。
走进泰中罗勇工业园,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办公楼、厂房、仓库林立,进驻这里的近250家中国企业涵盖汽摩配件、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居、机械电子等领域,累计工业总产值超300亿美元。
最近几个月,泰中罗勇工业园总裁赵斌十分忙碌,最忙的时候一天需要接待10家来考察的企业。“2023年来考察的企业有700多家,目前已有约30家中国企业完成在园区项目二区的注册立项。”赵斌说。
泰中罗勇工业园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其中项目一区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项目二区计划开发8平方公里,首期4平方公里正在开发建设及招商。园区成为中泰产能合作的重要平台与载体,也是中企在东盟最大的产业集群中心与制造出口基地。赵斌介绍,制造业是园区的招商重点目标。现在园区已加快项目二区开发进度,正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
泰中罗勇工业园在中国—东盟合作发展的沃土里萌芽、成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园区的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进驻园区的企业带动中国对泰国投资超48亿美元,占中国对泰国制造业投资比例超过40%,成为中泰产能合作的典范。赵斌表示,园区吸引了一些行业领先的中国企业来泰投资,“直接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企业来泰投资,推动泰国构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中国企业出海投资促成的供应链重构,也增进了区域产业合作。”
在泰中罗勇工业园泰国投资方安美德集团总裁邱威功看来,“工业园有力拉动了就业和出口创汇,为罗勇府乃至泰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文化教育交流更深入
2024年8月23日,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在贵州省贵阳市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顺利举行。作为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幕期活动,本次论坛以“深化大学高质量合作,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泰两国30多所高校的80多位代表参加。
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中方联席理事长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以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泰方联席理事长、泰国暹罗大学校长蓬猜·蒙空瓦尼博士等致辞。
由左至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军、泰王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泰方联席理事长、暹罗大学校长蓬猜博士、中方联席理事长代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
杨军秘书长在致辞中回顾了中泰两国自1975年建交以来在教育领域的丰富合作。他强调,近年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成立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等项目,为中泰教育合作注入新活力。就中泰高等教育合作,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凝聚共识,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二是发挥优势,加强人才联合培养;三是丰富形式,拓展青年交流渠道。泰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科技参赞陈善意博士在致辞中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教育合作,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促进两国高等教育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论坛开幕式由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秘书长鄂学文主持。
开幕式后,中泰两方10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内容涉及校际交流、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多个领域。分别是:泰国农业大学分别与江苏大学、青海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泰国暹罗大学与汝州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技师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此外,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泰国暹罗大学就双方合作建立职业教育师资联合培养办公室签署了备忘录。这些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两国高校间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基础。
第六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大学合作签约仪式
论坛上,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与东西方国际教育研究院联合发起了“中泰大学生千人交流计划”。该计划在此前一天举行的“中泰大学合作座谈会”上得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广西财经学院、集美工业学院、泰国农业大学、宋卡王子大学、泰国东方大学、暹罗大学、吉拉达技术学院等二十多所高校的认可与支持。该计划将每年协助1,000名中泰大学生到对方国家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学分课程的学习,旨在通过中泰高校的共同努力,为中泰两国青年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互鉴、共同成长的平台,帮助青年学生开阔视野,提升学术能力,增强全球胜任力,投身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该计划的提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多所高校表示将积极参与,为促进中泰青年交流贡献力量。
“中泰大学校长论坛”与当日下午举行。与会校长和专家围绕“深化大学高质量合作,携手培养国际化人才”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江苏大学副校长李红教授以“深化合作,共创未来 — 中泰高校合作的探索与展望”为题,分享了江苏大学与泰国高校合作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合作的新思路,包括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双学位”项目、推进产学研合作等。泰国暹罗大学校长蓬猜·蒙空瓦尼博士发表了题为“高等教育转型 — 培养企业家及可持续发展技能”的演讲。他强调,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挑战,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他呼吁中泰两国高校在这些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未来挑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肖志松教授介绍了该校在推动产教融合国际化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颂猜博士(Dr. Somchai Richupan)以“高校办学新准则”为题发表了演讲。泰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代院长万维帕博士(Dr. Wanwipa Vongsangnak)分享了泰中高教国际合作及前沿研究的最新进展。泰国东方大学副校长宋塔温Somtawin Jaritkhuan教授阐述了该校与中国的高等教育合作与发展。
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肖志松教授;右: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董事会主席颂猜博士
中泰互免签证政策不仅带来了旅游和经济的繁荣,更为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搭建了桥梁。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中泰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必将更加紧密,为区域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