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教你如何做肝癌早筛
肝胆相照教你如何做肝癌早筛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2022年我国肝癌新发患者为36.77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人数达31.65万例,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因此,肝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成为改善患者生存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尤为重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孔媛媛教授在肝胆相照平台上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肝癌早期筛查。她强调,通过超声和AFP检测等常规手段定期随访,可以显著提升早期肝癌的检出率。此外,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慢性乙肝患者,提高筛查依从性。
传统筛查方法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肝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具有无创、便捷、成本低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病变,并评估肿瘤的大小和转移情况。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甲胎蛋白(AFP)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血清AF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肝癌的风险。特别是AFP>400ng/ml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极高。但是,约有10%-15%的肝癌患者AFP不升高,因此,不能仅凭AFP判断,需要结合影像学和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新型筛查方法
液体活检
2024年版《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新增了液体活检作为创新筛查模式。基于7个microRNA组合的检测试剂盒miRNA7™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76.8%,对AFP阴性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7%和84.5%。对于血清AFP阴性人群,可以借助DCP、7种微小核糖核酸检测试剂盒miRNA7™、AFP-L3进行早期诊断。
AI技术在肝癌筛查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在肝癌筛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商汤医疗研发的肝脏CT辅助诊断软件获得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可帮助医生精准检测近10种肝脏局灶性病变,大幅提升医生诊疗精度和效率。AI智能解决方案实现肝脏诊疗一体化,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全链路,已在多家知名三甲医院投入使用。
具体筛查建议
- 筛查人群:有乙肝或丙肝病史的人、肝癌家族史、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病患者
- 筛查频率:每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
- 筛查方法:超声检查+AFP检测,必要时进行液体活检
- 随访策略:对于发现的肝内结节,根据大小和特征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和血清标志物监测
结语
对于乙肝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是预防肝癌的重要环节。通过超声和AFP检测等常规手段定期随访,可以显著提升早期肝癌的检出率。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以更高效地管理慢性乙肝患者,提高筛查依从性。每个人都应关注自身健康,特别是高危人群,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肝癌的风险,保护我们的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