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导游刘国杨:用短视频让古诗文化“活”起来
90后导游刘国杨:用短视频让古诗文化“活”起来
“唐诗之旅”系列播放量达2亿,抖音账号“刘国杨的发现之旅”收获粉丝超170万,这位90后导游刘国杨,正用短视频让古诗文化“活”起来。
2011年,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刘国杨,选择成为一名导游。他先在西藏工作三年,后回到陕西发展。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下业务受阻,刘国杨开始尝试拍摄线上讲解的短视频。
“上官婉儿的墓志揭露了哪些秘密?”“李商隐的《锦瑟》传达了何种情感?”刘国杨的短视频总是能将历史文化讲得妙趣横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古诗与实地场景紧密结合,让诗词更有画面感和感染力。
在郑国渠首遗址,他讲述郑国渠的开凿历史;在滕王阁前,他逐句解析《滕王阁序》;在白园,他用诗作串起白居易的生平经历。截至目前,刘国杨已发布450余条短视频,其中“唐诗之旅”系列最受欢迎,播放量高达2亿。
“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豁达心境、高洁风骨跨越时空,能让现代人找到情感共鸣、获得人生启迪、增进文化认同。”刘国杨说。
他总结打动观众的秘诀是“实景”和“真情”。“‘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站在黄鹤楼前的那一刻,心中的感受和待在办公室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刘国杨说,“讲诗词背后的故事,我会把自己代入其中,想象当年诗人的心境和诗句背后蕴含的情感内涵,再通过接地气的语言和网友共情。”
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他收获了大量粉丝,也让传统文化以更亲民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2022年开始,刘国杨受邀在陕西科技大学开设通识课——“行走中的博物馆”。开课以来,这门一周一次的课程基本都是满员状态。
除了线上讲解,刘国杨依然坚持一线带团,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和小雁塔都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他还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线下导游团队,致力于提升导游行业的专业性和社会认同感。
“暑期研学热、博物馆热,很多孩子来听我们的讲解。每当想到我们的讲解可能会塑造一个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我和团队都很兴奋。导游不只是一份职业,还承担传播历史文化的责任。未来,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会努力将更多诗词、文物、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刘国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