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赋能创新有方 东莞可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赋能创新有方 东莞可园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31211A09MTB00

东莞可园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近年来通过科技手段创新演绎传统文化,成功吸引了大量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从《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的直播活动到“二居”特展的举办,可园不仅重现了岭南园林建筑之美和岭南画派绘画之美,还通过IP授权合作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9月27日晚,东莞《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上线,以“网剧”形式对可园文人雅集故事进行现代演绎,推出东莞美食“可宴”,吸引600万海内外网友在线观看直播。去年中秋节前夕,“中秋可园——岭南园林实景秀”就重现了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众多文人墨客齐聚可园的场景,还原了一场穿越百年的“中秋家宴、诗画雅集”,视频直播吸引超过500万海内外网友在线观看。

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可园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其创建者张敬修及族人长期广邀文化名流在此雅集,形成了一个以张敬修、张嘉谟叔侄,“二居”兄弟(居巢、居廉)等为核心的文人群体,“二居”还在此开创了“居派”花鸟画,影响深远,使得可园成为广东文化艺术和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

如今东莞正大力建设文化强市,打造“莞邑文化”,涵养城市文脉。作为莞邑文化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可园借助科技手段,推动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深挖可园独有特色,创新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可园文化IP等,将可园打造为独具个性的文化发生地和碰撞地。

用科技手段重新打开传统文化

可园是东莞这座岭南古邑的标志元素,也是东莞中秋味最浓的地方之一。《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以当下流行的“网剧+网综”的形式,聚焦可园主人张敬修的衣食住行,以“文化+科技”的方式创造性呈现东莞饮食风物之美、以可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建筑之美、以“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绘画之美,重现莞邑文化经典场景。


这场美轮美奂、古今辉映的视听盛宴通过国家、省、市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同邀明月,共贺中秋。借助线上、线下平台全时空传播,让这场由可园而起的文化颂歌传遍中华大地,为文化东莞注入全新的岭南文化注解。

据晚会总导演周方介绍,在中秋这个浓缩了中国人文精髓和情感的传统节日里,主办方希望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可园的东莞文脉以及岭南文化的精髓,通过艺术化的加工来做视觉的呈现,带领观众在节目中开启莞邑文化的奇妙之旅。

其中,古典舞《十二花神图》采用了以三维动画特效结合部分实景拍摄的方式呈现。它以可园镇馆之宝居廉创作《十二花神图》的故事为创作主题,由12名亚洲大美青年艺术团青年舞者唯美演绎。节目将《十二花神图》中的元素融入舞美设计,和真人舞蹈相结合,同时将“二居”为代表的岭南画派撞水撞粉的技法通过动画的方式进行模拟和呈现,用色彩的碰撞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希望用这种创新的方式,通过网络更好地进行城市形象传播,把东莞的文化输出给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周方介绍。

雅乐诵歌《绿绮琴歌》是用科技手段重新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完美应用。《绿绮琴歌》提取清代屈大均所作诗歌《绿绮琴歌》的部分词句进行改编吟诵,由《红楼梦》舞剧主演、北京歌剧舞剧院首席青年舞者罗昱文演绎。他以舞诉情,将可园主人张敬修建绿绮楼收藏名琴、感怀家国情怀的故事以书法+舞剑的形式进行展现。“节目由我们和北京的制作团队共同完成。我们在1200平方米的绿箱中对舞者进行动作捕捉,之后通过后期动画三维建模以及平面处理,力求给网友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周方表示。

在东莞已居住10年的意大利友人Vincenzo Biasella先生在看了《中秋可园——岭南生活美学录》晚会后非常开心,他表示:“节目很精彩很浪漫,舞蹈演员的服装很美,还有很多的美食,让我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特别喜欢东莞传统中秋美食。要找机会去可园打卡,品尝可宴。”

“岭南园林实景秀、岭南生活美学录巧用‘文化+科技’方式,通过对可园文人雅集故事的现代演绎,探索城市文脉的传承和延续。”可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平台播放大大提高了可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挖可园特色打造可园文化IP

作为莞邑文化的优秀代表,近年来可园强化本土文化挖掘与传承,同时深挖可园独有特色,创新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可园文化IP等。


今年3月2日至5月8日,“自是花中第一流——东莞馆藏居巢居廉绘画精品特展”在可园博物馆展出,是近年来国内“二居”作品规模最大的精品展览。

据可园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是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与东莞市博物馆联动策划的本土原创展览,坚持本土性、原创性、创新性的策展思路,从600余件东莞馆藏“二居”绘画作品中精选140余件精品,以园及画,以画见人,以人见精神,全面展现“二居”艺术源起、绘画艺术特点和守正创新、锐意变革的精神,以及对岭南画坛的深远影响,进一步打造可园文化IP,传承莞邑文脉。

“二居”特展通过深度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分为“环碧徒古”“可园可以”“十香廉让”三个部分,以桂林环碧园、东莞可园、番禺十香园三个园林作为切入点,完整阐释“二居”的艺术源起、发展以及影响。

作为2023年“博学东莞”首个本土原创精品展览,“二居”特展设有“新时代明伦堂”文博讲座、博物馆进校园、流动博物馆、“博物馆之夜”等四类配套活动,以丰富的外延活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还应季地以花卉为切入点,举办“寻花会”“赏花会”“写花会”“诗花会”等特色活动,由花及画,进一步叠加展览文化气质,让观众更深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此外,可园博物馆还以画作为元素,开发了明信片、团扇等文创产品,在活动中作为小礼品赠送给市民游客。

据记者了解,“二居”特展开幕式现场还举办了可园博物馆IP授权仪式,可园博物馆与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上润陶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合作IP开发项目。通过IP授权,企业获得了文化加持和创新灵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博物馆文物也得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东莞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更强的文化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而这也是东莞市的博物馆首次与制造企业、文化企业进行IP授权合作,也是东莞落实国家、省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工作要求、推动“博物馆+制造业”跨界融合的重要举措,以文化赋能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上润陶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可园博物馆馆藏画作为主要元素开发的瓷板画和茶具已经亮相,未来将有望实现量产,莞邑文化将借此得到进一步宣扬和传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